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

材料一   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缩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流落海外,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得以重归故土,并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77年,《五牛图》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如今,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对《五牛图》进行了立体化呈现,穿上铜雕外衣的五头牛走下画卷,走出深宫,作为国礼走向世界,将“五福临门”的好兆头带给千家万户。

材料二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深深镌刻着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鲜明印记。北斗人,就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自 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一代代北斗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经过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关,无数次外场测试试验,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提出新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打破了技术垄断和西方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面对西方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北斗人常说,“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1)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北斗人是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的。
(3)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请你写出两条体现“三牛精神”的诗词。
2021-09-02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021年3月20日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专家表示,三星堆大型建筑及祭祀区的确认,特别是新发掘露头的立人像、金面具、大口尊、玉琮等各类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反映了与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与世界古文明的交流互鉴,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考古工作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2021-08-2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闻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十九大记者会上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文物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材料二   南平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2021-07-23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老曾接受采访时公开反对浪费粮食,他表示,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科研投入大,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很难,应该杜绝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但受到讲排场、爱面子等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媒体引进国外的“大胃王吃播”节目,误导消费,也加剧了国内“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2021-07-18更新 | 9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点也是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以仁爱、和谐、中庸等作为核心价值,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作为终极目标。对传统文化中适用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以博大包容的胸怀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新时期,我们相信和平的阳光会真正普照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必将真正实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如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实现?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原因。
(3)你所在的社团计划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宣传展览,请策划两个宣传展览主题。
2021-06-2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月7日,由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2014年两岸文化政策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开幕式。黄光南等12位台湾文化学者和王永章、单世联等30位大陆文化学者围绕“跨界与守望,秩序重整与文化多样性”的主题论述各自的观点。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促进两岸文化政策经验交流,通过论文发表、交流对话、实地参访等形式来探索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可行路径。


(1)请你从文化交流角度,谈谈为促进两岸文化政策经验交流,两岸学者应坚持哪些原则。   
(2)从文化多样性角度,说明举办2014年两岸文化政策论坛的必要性。
2021-06-23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是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 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 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敦煌学是当今一门国际性显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从事敦煌学研究。敦煌学原本主要是研究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之后逐渐扩大到石窟、壁画、汉简乃至周边地域出土的古代文献和遗存的古代文物。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属于世 界,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希望研究人员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 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属于世界,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6-23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郎溪中学、泾县中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习近平指出: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说明考古工作对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好、传承好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3)请就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1-06-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