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2021·全国·模拟预测
1 . 2021年春节,国家京剧院联手中国移动公司,运用5G超高清技术,演播了首部4K高清版的《龙凤呈祥》,把原汁原味的京剧演出线上奉献给广大观众,让中华传统戏曲在春节档刷新了“存在感”,也让国粹艺术“出圈”,开启了戏曲艺术与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这表明(       
①现代科技的使用不断丰富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信息技术推动着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推进传统文化创新要在内容上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媒体“融媒体”出现了。它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
①表明经济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③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④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与广泛传播。这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容易引发国民共鸣 
②与大众传媒结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全盘承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中华读书报》2019年5月4日刊载的《从汉字、汉语入手,全面拯救中华文化》一文指出,必须摒弃各城市大商场和建筑招牌标识那种英文巨大,贬低、渺小汉字的媚洋现象。这一呼吁的依据在于(       
①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写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强调的是(     
A.文化的创造力B.文化的民族性
C.文化的精神力量D.文化的世界性
6 . 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交流中必须首先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疫工作总要求,为科学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专家和人才作为中医药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传播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发挥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的内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优传播内容,增加优质科普知识供给,使民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用中医药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传播路径的创新改革和路径研究,利用新媒体矩阵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快中医药科普速度。

最后,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就是要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通过设计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这场科学战“疫”正是中医药科普走进百姓生活的契机,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做大做强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宝贵的中医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过程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科学战“疫”中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3)某班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8 . 在当今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剪纸灯笼、丝绸织品、茶叶瓷器…….”这些元素成为中外交往中一张张中国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商贸活动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深刻揭示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②商业贸易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9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③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09更新 | 1063次组卷 | 8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二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在各大媒体上线推送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该作品的推出,是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在互联网时代讲好党的故事的有益尝试,有利于进一-步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十一书”》共11集,选取了贺页朵、陈然等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用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宣誓书”,字里行间闪耀着信仰的光芒,通过表演艺术家的动情讲述,让观众深深震撼于书写者一心向党的赤诚之心。“示儿书”,让人看到的不只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更有一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坚定执着。片言不见的“无字书”,是陈毅安与妻子的生前约定,体现着他们誓将一切献给党的热忱和无悔...这11封经历战火硝烟而幸存至今的书信,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珍贵而生动的教材。

《“十一书》以微纪录片的创新形式,鲜活再现了血雨腥风年代共产党人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让信仰传递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利于“润物无声”地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


(1)“十一书”的播出引起广泛关注,这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2)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在今天宣传革命先烈事迹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就学校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两条建议。
2021-03-01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