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循迹溯源,20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蓝图。

刚迈进21世纪的浙江农村:有新房、无新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当年的乡村即景。如何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习近平同志从2002年10月开始,用了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张蓝图,日渐清晰。2003年6月“千万工程”启动会召开: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实施原则、工作机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牢记嘱托,浙江干部带领群众团结奋斗,践行“两山理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实现山乡巨变,成就举世瞩目。2018年浙江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6月7日,浙江省又提出,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实现乡村巨变的原因。
(2)“千万工程”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为世界各国探索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为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模式带来了中国经验。请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中国智慧照亮世界前行之路”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条理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3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0更新 | 63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河北专版)06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以来,开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依托《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对地下遗存开始有计划地实施考古发掘与活化展示,将进一步形成考古遗址连廊,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馆,打造具有开封特色的“馆、址、园”三位一体的展示利用体系,积极融入“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并构建相应的文旅、研学、展陈、宿游等板块,丰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据悉,开封市将依托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古城保护利用模式。进一步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好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打造州桥遗址核心展示园,携手打造国家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讲好黄河故事、大运河故事、“城探城”故事、宋文化故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古城开封是怎样讲好开封故事、彰显文化自信的。
2024-04-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政治(河北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旅产业发展呈现人间烟火气。烟火气连着地气,各地不同的风土,符合中国审美创造和审美接受的传统心理;烟火气连着人气,游客与居民共创共享、线上与线下共情共鸣;烟火气连着心气,城市的好口碑得到传播,当地居民的精神面貌受到洗礼,民心凝聚力得到提升。这说明(       
①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要抓住不同地区风土特征
②促进城市文旅融合,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③文旅城市火爆出圈,要主客共享,线上线下暖心互动
④发展文旅要注重口碑传播,因为“流量”是“留量”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久前,河北文旅携手东方甄选,开启了为期6天的“电商+文旅”的直播活动,邀请全国观众观燕赵美景、赏多彩非遗、购河北好物。燕赵大地,数不清的文物宝藏光影翩跹,带我们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共情古今。这说明,发展文旅产业(     
①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②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④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措施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7 . 近年来,“国潮旋风”席卷年轻人市场。走红的国潮品牌不是只对传统符号元素进行简单拼接,而是运用数字化设计、消费者共创等新手段,融进社会热点、时代价值精神,让年轻人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国潮走红在于(     
①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日益提升
②承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其当代价值
③设计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1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10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确性。

材料二   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2023年“七一”期间,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延安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去“打卡”。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承载于其上的红色精神,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精神震撼,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让更多年轻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红色旅游已成为超越一般旅游业态的新业态,预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亿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攀登科技高峰,终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建设覆盖十四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有机联结,密切协作,共同筑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3)运用辩证思维知识,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要求思维方法和材料信息相对应。
9 . 近年马庄村民俗文化产业迅速腾飞,这其中也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著名传承人王秀英老人所从事的中药香包产业。因其手工缝制,又富有古朴汉风,香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王秀英带领村里200多人一起做香包,加上村里电商销售平台的扶持,一年能卖600万元。小香包“绣”出大市场,小小的香包,也折射出马庄村这些年转型奔小康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     
①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可以助力乡村振兴
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坚持系统思维,借助电商平台,推动民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3-12-1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也好像是凝固了时光。然而,自然界中的水滴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水滴(     
①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
②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
③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