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7日至9日,以“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办。近年来,中文标识日渐成为海外一道风景线。在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部分机场中文已成为“驻场语言”,机场不仅配有中文标识,还有中文广播。中文应用日趋广泛(     
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决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③凸显了我国优秀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④对防止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安徽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歙县汪满田“鱼灯”,通过培养鱼灯技艺工匠,壮大传承人队伍;将“鱼灯”植入影视、动漫等文旅新业态和新产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汪满田“鱼灯”的继承与发展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
③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并产生重大影响             ④非遗保护过程中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0更新 | 63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安徽专版)06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3年11月7日,“乐动蓉城”2023年彭州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包含舞蹈、相声、川剧、歌舞、杂技、魔术等多个门类的演出,让社区居民过足“艺术瘾”,特别是由市文旅局打造的原创精品小品《患难见真情》、舞蹈《牡丹花开》、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等极具特色的节目受到观众欢迎。可见,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有利于(     
①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②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繁荣基层文化市场
③促进文旅融合,增添社区文化时代魅力
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6 . 良渚古城遗址有“中华第一城”的美誉,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灵感就源自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玉琮的神人兽面纹和鱼鳞纹元素,在色彩上选用了玉琮特有的南瓜黄,设计出了一款造型别致、寓意深刻的亚运吉祥物。由此可见(     )
①社会实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载体
④传统文化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从“冰墩墩”“三星堆”“故宫”到“铜奔马”……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创IP背后,是我国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19064亿元,占GDP的10.41%,较2020年的9.72%增长了0.69%。文创产业的迅猛发展(     
①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佐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④夯实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8更新 | 575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奋斗,习近平有很多金句值得铭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


(1)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奋斗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奋斗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
2023-09-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政治试题
9 . 非遗工坊,由脱贫攻坚时期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而来,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乡村非遗活态保护的重要抓手。非遗工坊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了村民的居家就业和离乡人员的返乡创业,在繁荣乡村经济的同时,也让源自乡土的非遗项目在城乡互联的环境中活态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传统文化因经济效益而获得生命
③文化具有服务社会与推动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30更新 | 43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文科综合组织试题
10 . 2023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系列活动在安徽省全椒县拉开帷幕。“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历史悠久、富有特色、极具影响、群众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自东汉初年开始延续至今两千年盛况不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全民健身走活动。只有走完太平桥,年节才止,新的一年才算开始。“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     
①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②是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能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对提升人们文明素养起决定作用
④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主要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