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饭圈是一个网络用语,饭圈原本是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饭圈”整治离不开正确的美育引导,好的美育教育能给予人力量和辨别丑恶的能力,而非仅短视着眼于所谓的“颜值”“流量”。只有正确引导粉丝,回归艺术和美育的本源,给予他们正确的美育教育和引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辨别什么是真、善、美,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从而引导其追求高洁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而不是被一些低俗、不正确的价值、人给框住,让自己的情趣、眼光、追求等降低。


(1)资本要自觉担当起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责任担当精神对于治理饭圈文化的重要作用。
(2)针对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以青少年坚决抵制“饭圈”乱象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立场鲜明,观点正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让网友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网红”。可对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只传承而不加辨别,其中的“糟粕”很多时候扑朔迷离、隐晦而暧昧,又盘根错节、渗透到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成为一时的“网红”容易,怎样才能维持“网红”的长久生命力?为更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
材料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大力普及和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互联网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截至2016年底,国内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网络直播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网络直播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乱象丛生,有一些主播直播飙车、吃灯泡、猎杀野生动物、通过粗俗语言进行情绪宣泄等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出台监管政策,引导网络直播良性发展。2017年随着政府展开“最严”监管,直播平台网站或将面临一轮洗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互联网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公众是网络直播的参与者也是网络直播的监督者,请你就网络直播的现状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7-06-0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3)结合材料,就弘扬中国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西玉林容县高级中学高三信息交流政治试卷

4 . 材料: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了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了,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了,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赛理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绿色答卷”。

筹备阶段,亚组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出台了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原则,明确了亚运场馆节水、节能、节材等设计要求。彰显地方特色,打造“绿色建筑”,亚运场馆各显其能。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建立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鹅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统可将雨水变为喷泉用水、灌溉用水,每个月节约约1000吨水;德清体育中心在原有建筑屋顶加装了隔热和防眩帘幕,不仅减少了对运动员的光线干扰,还降低了场馆对阳光热量的吸收,节省了能耗;黄龙体育中心采用“移动反击式破碎站”技术,将建筑垃圾破碎并自动分类,以作为建筑原料循环利用。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亚运会场馆绿色践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幕式上,顺应传统朴素的自然观,通过科技赋能,为世界带来了借助三维动画、AR技术展现的绿色数字烟花;创新思维模式,采用“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主火炬。杭州亚运会传播了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的理念,提高了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现降碳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亚运会场馆建设是如何践行“绿色”办赛理念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绿色亚运的文化价值。
(3)作为首届碳中和赛事,杭州亚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人认为,杭州亚运会实现了对以往亚运会的彻底否定。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该观点。
2024-03-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非哈尔滨莫属。据统计,仅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市就累计接待游客 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两个数字双双达到历史峰值。

为了擦亮冰雪旅游的金字招牌,雪季来临之初,黑龙江省就启动了冬季旅游“百日行动”。作为主要目的地,哈尔滨早早进入“预热”状态,除了利用互联网引流、打造冰雪大世界等传统王牌项目,更是千方百计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还有极富俄式风情的“绚烂烟火”景区,具有印度特色“胜利之城”景区……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把东北地区优质冰雪资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也带动了冰雪经济提质增效。

在“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理念的号召下,哈尔滨不仅将冰雪玩出了新花活,还拿出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在机场玩快闪花式迎客,在广场建“温暖驿站”方便游客落脚,地铁、冰雪大世界到太阳岛区间摆渡免票……东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不光体现在这些暖心细节里,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当冰雪大世界开园陷入“退票”风波,各级领导现场办公,致歉、整改、退票一系列应对措施迅速抚平了游客情绪…….

哈尔滨人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说明哈尔滨人是如何“擦亮冰雪旅游的金字招牌”的。
(2)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火爆的原因。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冷冰雪’撬动‘热经济’”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200字左右。
2024-05-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政治试卷(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材料一   近年来,某市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有力促进乡村振兴。积极开发利用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采用“非遗工坊+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留守妇女、贫困户、残疾人参与非遗产业中。细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立乡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用活驻村民警、法律顾问专业队伍,让普法学法用法在乡村蔚然成风。每年开展1500多场次的“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戏曲演出。近年来,“乡村春晚”也逐渐成为该地村民们迎新春的重头戏,让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材料二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
(2)《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阔的乡村充满了发展机遇,请你为呼吁年轻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写一封倡议书。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清晰,逻辑严谨;③150字左右。
2023-10-1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这个响亮的名字印刻人心,他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

60年的岁月洗礼,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传统相一致,与中华民族倡导的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民胞物与、仁者爱人的思想相一致,与中华民族遵循的敬业乐群、恪尽职守的情操相一致,与中华民族提倡的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理念相一致,与中华民族坚守的“成由节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古训相一致。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
(3)某学校高三(1)班举行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雷锋精神与民族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5-28更新 | 4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新高考卷政治试题(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时代发展之新。在语言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要素之一。

2022年8月,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刚需”“学霸”“慢生活”等新词,又有“见贤思齐”“文以载道”“首脩(xiū)”“举隅”“竹枝词”等此前未收录过的传统文化词语。有些原来释义区别性不十分准确的法律用语,像“扶养”“抚养”“赡养”这3个词语,便根据民法典修订了释义,更换了例句。增补、删除、修改、订正,无不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

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言规范。如今,学习使用工具书仍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辞书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一个相当活跃的时期,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能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和增补词汇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和增补词汇的认识。
(3)辞书的编撰出版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我国文化教育水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厥(jué)功至伟。某班准备组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200字左右演讲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望斗争历史。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干劲,从“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坚定,到“千难万险不退缩”的勇敢,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始终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种风骨和品质,成为党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发扬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怡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分析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3-25更新 | 3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预测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