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大量生产或积累生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其初衷是为了使食物保存得更长久,但这种与时间“对抗”的方式,却给人类味觉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发酵从哲学角度讲(     
①体现了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发酵过程是人类认识利用规律的表现
④体现了宏观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本质
①国家是__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它是国家安全的________
③民主具有鲜明的________,服务对象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对象是被统治阶级;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所有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________的民主。
(2)认识国体与政体
国体________政体,政体体现并服务于国体。政体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国体、经济、政治、文化多种条件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2023-07-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01 讲核心

3 . 我国是诗歌之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诗歌作为文学基本样式之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不能得到任何生活资料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③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④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岁种薄田一顷余”说明农民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②“急敛暴征求考课”表明农民上交全部劳动成果
③“典桑卖地纳官租”反映农民受到君主专制压迫
④“明年衣食将何如”意味农民对地主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议题 概念的含义

情境分析

材料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要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结成果,又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

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思维碰撞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属性的。
(2)利用概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杨修的话的认识。
5 . 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该调整(     )
①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科学地回应了新冠疫情新形势   
②说明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③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用动态性的思维认识事物
④说明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作出了正确的策略调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研究所科研人员与英国合作者共同再次观测到了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心跳”——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这种信号的周期携带了关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物质尺度和结构的关键信息,新发现或将让我们对黑洞这一特殊的天体有更深刻的理解。材料说明(     
①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准周期震荡信号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物质的可知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材料表明(     

①会徽的设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会徽的设计源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想象
③艺术创作过程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3-11更新 | 2611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8 . 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完成连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连线区域依据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人们要同客观物质对象接触获得认识
3.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只有实践处在主客观的交汇点上,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实践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6.认识服务于实践,才有它的实际意义
2023-08-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下列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说法正确的是(     
A.“水果”与“苹果”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B.“有心脏的动物”与“有肾脏的动物”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C.“中学生”与“球迷”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D.“马”与“动物”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2022-08-22更新 | 723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时作业设计

10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以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理性认识是获得感性认识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