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你在空想啥社会主义”的胡思乱想,是指“处于空想性质或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但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继承和扬弃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自此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革命运动跌宕起伏,社会主义实践风起云涌,整个世界历史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了。

材料三   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但科学社会主义却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察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认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是什么?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4.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满斗争、批判、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5.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过程。
6.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及其价值。
7.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必然性。
8.为什么说“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
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10.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
11.结合材料,请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的知识,谈谈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的理论依据。
1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对“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进行探究。并总结探究成果。
13.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14.学校要进行一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一份“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手册,现向全校征集手册。要求:
①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份宣传手册。
②要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可读性和感染力,凸显教育功能,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
③标题要新颖醒目,富有吸引力,版面设计要整洁、美观。
2023-09-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 定力,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著信念和道德操守。
材料一     政治定力,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增强政治
定力,是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作斗争,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增强政治定力,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还需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材料二     “君子慎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处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政治定力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做到“慎独”,不会被各种不良现象所诱惑;注重“慎独”修养的人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能更好保持政治定力。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时候说:“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慎独”思想与提高政治定力之间的关系。
(2)有人说“政治定力”就是“自我控制力”。如果要批驳此观点,请你简略列举两条理由。
2018-06-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训练政治试题10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定力,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
材料 政治定力,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增强政治定力,是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作斗争,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增强政治定力,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还需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提高“政治定力”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积极意义。
(2)有人说“政治定力”就是“自我控制力”。如果要批驳此观点,请你列举理由。
2018-06-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4 . 材料一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明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等作为目标任务。

材料二   近年来,江西各地在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在形式上融合创新,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服务上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提质升级明显: “革命摇篮”井冈山推出的“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既有体验,也能寄托哀思,内容丰富的“套餐式”旅游融合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围绕“突出红色,坚守红色”的主旋律,“共和国摇篮”瑞金推出的系列情景再现项目,重现当年“一苏大会”“扩红参军”等情景,变传统的静态展示为动态的互动参与,创意十足,令游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材料三   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我国二十四个乡村,聚焦乡村振兴,引领时代议题,成为近期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的好作品。纵览乡村振兴新模式:节目以“家”为切入点,以“人”为主线索,通过一桌山水间的美食、一趟山水间的体验,完成一场山水间的“乡村推介”。开创文旅节目新样态:节目采用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让新时代乡村的真实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讲好中国乡村新故事:融合纪录与访谈等多种形态,讲述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引导观众理解只有这些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时代新农村才大有希望。

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要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培养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要有拼搏意志和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能力和本领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珍惜韶华,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伟大时代期望,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不辜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3.说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4.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运用文化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
6.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增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福祉的。
7.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8.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如何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9.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央视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满屏皆精品”的发展目标。
10.从“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的角度,说明我国规划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11.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1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定历史自信做有担当的追梦人”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14.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2023-09-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途径
19-20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1)名医扁鹊对兄弟三人医术的评价,运用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2)有人认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请运用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此观点。
2020-11-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试题汇编:专题三单元达标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