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如果教廷回答说能,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则上帝在力量方面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则上帝在创造力方面不是万能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①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辨别能力
②有利于我们直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水平
④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有人说,中国的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力量,但其发展不可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要有效整合媒体资源赢得广阔市场空间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大众文化要坚持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方向
④增强辨别文化性质能力,抵制网络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

3 . 李某从甲地乘车去乙地,但车到中途车主便以车坏了为由而让李某下车,李某被扔在半路并且车主不肯退还车费。李某气愤之余,向人民法院起诉车主并且要求赔偿损失,但李某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1)(解析与论证·科学精神)案例中的李某应该需要什么样的证据?谁担当举证责任?
(2)(辨析与评价·法治意识)李某为什么会败诉?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4-04-24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A卷知识通关练)
4 .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阅读离生活更近了。海量的读物,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刷新阅读的内容、体验、场景,人们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但也有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良秀不齐的阅读内容及阅读的隐性成本使阅读离生活更远了。这启示我们读者(       
①懂得知识的富足需要一个吸收、转化和淬炼的认知过程
②要充分利用教育这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③在阅读中学会辨别与筛选、滋养精神、提升自我
④引入智能手段、创新运营模式,促使阅读服务提质增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中方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GDP)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8.6%。2022年1-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增长21.8%。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美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6.1%。

材料二   为了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美国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所谓“脱钩”,是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所谓“断链”,是产业链与中国切断。2022年,双方统计数据均显示中美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展现出较强韧性。近期中国美国商会表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认为,美中“挂钩”才是让两国人民受益的良策。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是错误的。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美国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观点加以驳斥。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6 . 话合作谋发展,“一带一路”创辉煌;同呼吸共命运,历史车轮不可挡。

材料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4万个。

材料二   金港高速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成功对接的范例。中国技术、经验帮助柬埔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出行便利。包括柬埔寨在内的沿线国家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是真朋友。

材料三   截至12月14日,美国已在2022年七次加息,利用美元霸权对外输出通货膨胀,使深度依赖美元借贷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流向美国。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宣称,中国打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号,凭借经济实力上的优势支配他国,掠夺他国财富,搞经济霸权。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2023-01-11更新 | 6241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7 . 下列关于思维聚合的过程的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A.逻辑思维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这需要多种逻辑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不能出现错误,这体现了聚合思维过程的严谨性
B.聚合思维思路的归一性就是要把一个设想设计成最优方案,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C.聚合思维所得出的最优方案,是通过逻辑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的评价、论证得出的
D.聚合思维过程的严谨性、思路的归一性、结论的可论证性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结论的可论证性
2023-05-14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A卷 基础夯实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聚合思维多次运用比较、归纳、演绎、抽象、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综合、评价、论证各种新设想以寻求最优方案。这说明 (  )
A.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B.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C.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D.聚合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022-08-11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单元检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由于烟花释放之后会产生烟尘粉尘,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符合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为了向全世界传递出杭州亚运会积极倡导环保的信号,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决定不燃放实体烟花。通过数字科技的运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会以AR技术、三维动画等为手段,将烟花的展示完美呈现在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面前。虚拟制作的烟花与真实燃放的烟花相比,可能会更灿烂、更漂亮。

材料二   杭州亚运会独特的设计震撼世人

此次设计,均由中国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张文、杨毅弘设计完成。运动造型设计与后续动画发布后,将广泛应用于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场馆,城市形象景观及融媒宣传。

“生而文雅,收放有度。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书卷岂寻常。”会徽“潮涌”很有江南人文意蕴,寓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永远向前。
吉祥物组合名为“江南忆”,灵感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琮琮”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莲莲”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宸宸”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不燃放实体烟花”这一决定的合理性。
(2)从尊重知识产权角度,写一份关于加强亚运会产权保护的倡议书。要求:①围绕主题,运用“尊重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文化深度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此引领革命走向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明觉醒,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材料二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在宏观政策和潜在需求有效释放后,我国经济很快就恢复了稳定,生产和消费迅速复苏。2023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月3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任选一角度,论证在宏观政策和潜在需求有效释放下,2023年中国经济必然稳中向好。
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28更新 | 44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