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适当的引经据典可以阐明透彻的思想。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留下了不少关于法治的名言警句。下列最能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的古语是(     
A.公生明,廉生威。——郭允礼
B.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
D.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2022-06-25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富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11-15更新 | 351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2021-10-17更新 | 24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月统考政治试卷
5 .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如“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等。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   ④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我国的诗词、成语和古语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下列诗句、成语或古语与其所蕴含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问题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常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引用中国古代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坚持依法治国
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典故、名言、成语能反映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B.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爱好和平
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
2023-02-10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下列古语中与该名言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7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下列名言名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①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图难于其易,为大干其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