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先贤留下了很多法治经典名言警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法治的呼唤与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以下古典名句所蕴含的法治思想与对其的解读相吻合的是(     

序号

古典名句

解读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严格执法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全面依法治国

“法者,治之端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谚语、名言警句凝结着人们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此哲学寓意解读正确的有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具有绝对性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2-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以下名句、成语与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所体现的哲学派别相同的是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④削足适履、按图索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
p“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q“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列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下列名言警句能够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③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 . 下列名言警句体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是(     
A.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B.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C.捡了芝麻,丢了西瓜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7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历史深刻昭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立场关系民族前途命运。下列名言警句与党的根本立场相一致的是(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 . 中外的俗语和名言有提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苹果酒也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会有黑子等。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全面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9 . 我国的诗词、成语和古语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下列诗句、成语或古语与其所蕴含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问题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下列名言警句体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是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B.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C.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