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法涵盖思想政治、国家象征和标志、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方面。国家对全体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准则。该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对国家机关、群团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宗教组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

有人认为:广大人民群众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就能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我国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放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切实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1)结合材料,运用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意义。
(2)小明认为社会保障就是给穷人谋福利,当然水平越高越好,责任就是政府的,结合材料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024-04-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全国第一个农业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协力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田间技术,提升科技直接服务种田的能力,同时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禹州科技小院过去10年形成了1500多篇工作日志,师生先后做了“氮肥用量与杂草生长变化试验”“甜糯玉米专用肥试验”“冠层光氮匹配试验”“玉米干旱胁迫试验”“强筋小麦抗倒伏试验”等数十个试验,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生产,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刚设立时,农民并不信任小院师生。于是师生一块地,农户一块地,最后看谁种得好、产量高。由于品种筛选好、种植方法标准、病虫害防控技术先进,小院师生地块的玉米长势、产量都显著优于农户。农户见状纷纷选用小院师生推荐的品种和技术,共同实现了增产增收。

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一个个科技小院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培养农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受到真理和价值的共同制约成功的实践必须既坚持真理,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论证“成功的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一原理,然后运用这一原理对科技小院工作者的实践活动进行评析。

2024-03-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数据监测(一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响应市场变化,优化产品和服务,显著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为14亿多人口的消费提供广阔了空间;民营经济一方面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也不断激发社会成员创新创业的动力,为人民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勤劳致富提供平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民营经济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同时也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低碳的消费市场,促进消费者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生力军,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大发展,培育了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有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这些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2024-03-09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某校学生以“奔向共同富裕之路”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以下是甲乙两组同学的调研报告。

甲组:沂南县界湖街道创新跨村联合“飞地抱团”模式,整合25个村集体、1.2亿元闲置资金.500亩土地投入小微产业园区建设。这一由多个村居协力推举的“产业飞地”目前已迎来19家企业入驻,园区用工达3000名,实现入股村集体每年增收720万元、群众平均增收4-6万元。

乙组:德清县三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村所属生态资源、集体土地、厂房等集体资产入股占比40%,滋农暑假游学公司资金入股占比60%,共同组建了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的浙江滋农乡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三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入股的集体资产每年能获得固定保底收益,然后再根据滋农乡旅公司效益情况按股分红,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甲组同学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乙组同学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加以评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23万亿元,总支出3.02万亿元,累计结余6.52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43亿人,电子社保卡覆盖3.5亿持卡人。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和制度保障。这是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要享受到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并回答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4-02-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实施差别化定价是商家常用的销售策略。在传统的线下商业场景中,相对于新客,商家往往对热客、常客给予价格优惠;但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算法技术的电子商务场景中,电商平台却倾向于采用“大数据杀熟”,对高频购买者定高价。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传统场景和电商场景中,商家对常客定价策略不同的原因。
(2)有人认为,“大数据杀熟”是一种正当的市场行为和营销策略,因为市场交易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商家拥有定价自主权,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被“杀熟”的客人如果对价格不满意,完全可以选择拒绝交易。试对这一观点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024-01-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2024-01-04更新 | 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劳动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盘古开天成就天地方圆,大禹治水开启华夏文明;一部《诗经》礼赞劳动人民,“四大发明”凝聚劳动者的智慧。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以辛勤劳动创造的。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浸透着亿万劳动群众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献。从南泥湾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到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手提肩扛,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电气革命;从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到赶超一流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都市快递员的忙碌身影,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

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果人人有份,责任也人人有份。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国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把人生理想、人生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的原因。
(2)有人认为,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因为劳动精神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3)请你以“弘扬劳动精神,做新征程上的青年奋斗者”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规范使用学科术语;②符合主题,逻辑清晰,富有感染力;③总字数在150字以上。
2023-12-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10 .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珍贵的艺术瑰宝之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歌手将京剧唱腔和相关选段融入流行音乐进行创作,引发了年轻人对于“国风”、“国潮”的新讨论,在大家欣喜于京剧重新“活”了起来的同时,也会有声音质疑:京剧变味了。创新还是守成,这永远是个问题。围绕“京剧如何保持永恒魅力”这一议题,某班同学讨论产生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保持京剧的原汁原味,保留本民族的特色,不能随意地破坏传统。

观点二   京剧受众人群老化且锐减,京剧应紧跟时代,实现脱胎换骨,才能重新焕发青春。


若你参与讨论,请在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你支持的观点,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多角度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