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材料一   面对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只有立足自身发展,才能为新时代大国外交提供足够的内生动力和支撑。中国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积极探索超越传统大国关系中“国强必霸”与“修昔底德陷阱”等窠臼的路径。

材料二   美国的优势战略立足于其在军事、科技和制度等领域不容挑战的领先地位,进而形成排他性的独特权力。美国通过主导国际秩序、运用联盟力量、利用离岸平衡术的借力打力、制造和利用危机以及充分运用软实力等手段来达到维持和延续霸权的目的。

材料三   中国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在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致力于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评价中国外交的本质是“中方对国际权力的追逐”。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要求:(1)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有力。
(2)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2024-06-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如果教廷回答说能,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则上帝在力量方面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则上帝在创造力方面不是万能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①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辨别能力
②有利于我们直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水平
④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公益众筹是指公益机构或个人在众筹平台发起的公益筹款项目,出资者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公益众筹通过低门槛的公益捐助方式,汇集大众的力量,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群。但是由于个人求助者信息不透明,募资金额难查验,资金用途不公开,诈骗缺乏法律追责依据的问题,受到公众质疑,行业前景不明朗。对此,公民
①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③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抵制和批驳个人发起的公益众筹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在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各种信息、各种观点、各种分析,还有谣言、攻击、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流量,夺人眼球,追求“10万+”,用上了各种手段。这需要
①公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文化主管部门进行文化生产时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在互联网裂变式发展的基础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网络格局中,消息真真假假、观点孰是孰非,令人眩目,很难辨别。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什么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2019-05-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19日《每日一题》人教必修4 每周一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我们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对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2)若你参加“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主题班会,请你讲一个党史故事,写出故事的题目并简要指出现实方法论意义。
7 . 某校思政社团在进行“经济全球化”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美国“逆全球化”疯狂遏制中国发展,伤人害己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逆全球化”,实施了一系列行为,滥用国家力量、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禁令,禁止美国企业从这些企业进口和销售产品;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出台类似于《通胀削减法案》这样损人不利己、扭曲贸易秩序、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相关法案;拉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芯片、芯片技术、芯片制造设备实施“封锁”等。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小组发言稿,驳斥美国的系列逆全球化行为。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150字以内。

探究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是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当口,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体系面临深度重塑,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复兴机遇。在这一背景下,谁能创造核心科技、主导新质生产力,谁就能掌握历史主动,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探究三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顺应潮流

相对于传统贸易的面对面商谈,数字贸易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物理界限,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2023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举行。近年来,中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全球产业合作持续深化,数字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建立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扩大电商领域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球数字贸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希望各方充分利用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平台,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共享成果,携手将数字贸易打造成为共同发展的新引擎。

在数字贸易建设中,我国要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开放发展上好“保险”……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5-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8 . 在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各种信息、各种观点、各种分析,还有谣言、攻击、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流量,夺人眼球,追求“10万",用上了各种手段。这需要
A.公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B.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C.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文化主管部门进行文化生产时承担社会责任
2019-05-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题(理)
9 . 近年来,不少网店商家通过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购买信用,诱导消费者对产品做出非客观评价。长此以往,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评价制度的公信力被蚕食。对此需要(     
①加强电商市场监管,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②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增加诚实守信红利
③大力弘扬传统道德,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④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增强产品辨别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材料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高度重视且以最大的努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作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承诺。2020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应对法》(建议稿)已提交给国家发改委,标志着我国的气候变化应对立法已实质性启动。2021年4月,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同与会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   2016年联合国驻华系统与中国政府联合发布《2016-2020年联合国对华发展援助框架》,该框架为联合国驻华系统工作提供战略指引。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成绩单”清晰斐然。中国累计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

材料三   2022年12月,美国在联合国上提出要求撤销伊朗在妇女地位委员会成员资格的草案,企图一手操纵联合国,打压伊朗。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难题上,中国的努力有何意义?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表示中国试图将国际组织“武器化”,在联合国施加恶性影响。围绕“中国与联合国”撰写一篇短评驳斥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2023-05-1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