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财政与税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6 道试题

1 . 齐心战“疫”保民生,复工复产促发展,财政关键时刻办大事。

◆确保防疫资金无忧。截至2020年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901.5亿元,5亿元用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以及相关医院重症治疗病区建设。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享受工伤待遇保障、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疗卫生人员给予定额临时性工作补助、对紧缺医疗物资及防护设备进行采购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护航企业复工复产。各地财税部门陆续出台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增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社会生产和就业。多地包车、包机组织工人复工,解决企业用工难;广东给予稳岗补贴;北京推出延期缴纳税款措施;浙江加快财政涉企资金的拨付进度,确保及时拨付……

◆为高质量发展搭台。财政部门积极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谋篇布局。加大扶贫投入力度,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推动“机器换人”,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研究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财税支持政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集中资金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战役,推动生态建设。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如何在关键时刻办大事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政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部分的所占比例,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下表反映2016-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和赤字率的变化情况: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财政赤字

20800亿元

23800亿元

23800亿元

27600亿元

37600亿元

财政赤字率

3.0%

3.0%

2.6%

2.8%

3.6%

材料二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上述财政安排的合理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国有企业不断推进5G行业应用,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5C消费不断升温:高速下载观看“5G+4K”高清视频获得了沉浸式体验,众多景区开通了“5G+4K”360度纵览美景的智慧旅游,远程诊断救援开启了全新的“5G+医疗”服....在助力全球5G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在行动。华为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产品质量和服务优势,已和全球运营商签订了60多个5G商用合同、合作建设了40多万个5G基站。

材料二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5G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的?
2021-03-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年M市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
城镇农村教育社保和就业
数值(人民币)23605.77亿元37939元15133元728.2亿元880.1亿元

同比增长(%)

6.3

8.7

9.8

6.9

14.0

材料二   2019年,M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8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2%,农村为34.9%。全市出镜游人数达到38.74万人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M市居民消费变化的原因。
2021-03-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制造工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材料一   为支持经济发展,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坚持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与此同时,全国新增市场主体(含个体工商户)办理过涉税事项的有776.7万户,均新增86.3万户。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我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均超过13%。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0%和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5%、10.3%。

材料二   2020年4月,S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S省有色金属工业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立足S省电解铝、原镁、阴极铜等产业基础,着力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建筑、通用航空等领域配套深加工产品,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高端化、终端化推动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牵引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培育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能冶炼工厂、智能加工工厂;完善废铝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支撑省内再生铝产业发展。

注:有色金属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矿产资源、能源,通运输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建筑业,汽车、家电及电力行业。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收入的“减法”是如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落实《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对推动S省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1-0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2021-02-27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一中2021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科技创新事关国运兴衰,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大科技投入政策的落实、强化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落实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制度。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继续推出更多普惠性支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行科技创新相关举措的依据。
2021-02-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陆续推出。从下好新个人所得税法“先手棋”,到打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主动仗”,再到全盘布局深化增值税改革,人们已接连享受几波“减税降费大红包”。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让6千多万纳税人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实行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使符合政策的8千万人应享尽享,增强了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调整到10万元,并对初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地,制造业等现行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增值税一项减税政策便可带来年化1.3万亿元的减税规模;降低涉企收费,涉企收费由2013年的106项减少至31项,共减少75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说明减税降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1-02-23更新 | 704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9 . “扶贫必扶智”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调查显示,部分偏远农村教育投入略显不足,且发展不均衡,有很多家长为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不得不在城镇学校旁边租房陪读,因“学”致贫;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受待遇差距、生活条件艰苦等因素制约,优秀教师纷纷向城市进军;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读职业院校没出息,都是“打工仔”;私立学校逐渐增多,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另一方面却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扶贫必扶智”的依据,并说明国家在扶智方面应如何作为。
2021-02-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被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精准扶贫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五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断增加,2016年首次突破亿元,东部帮西部,逐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扶贫格局。在过去五年里,我国脱贫攻坚书写了读秒攻坚、精准扶贫的中国样本。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跨过贫困线;1400多个日夜里,共5564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总数;到2020年,全国4335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这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过去30年脱贫人口的总和。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精准扶贫工程中为书写“中国样本”发挥的作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