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劳”蕴含着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指以劳动精神为核心,两种态度是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态度,三种行为是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规范,四种观念是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使其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①使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互为前提
②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③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新型劳动者
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9月,财政部发布公告,将延续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相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具有不限号、免购置税的政策福利,还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以及使用成本较低等优势。当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也有顾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入门价格较高、驾驶新能源汽车时面临的“里程焦虑”、“充电难、充电慢”等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央视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链,而且很多核心技术已实现突破。我国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材料二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为劳动者设立节日,这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每个人从事劳动岗位往往不同,但这只是分工的差异,我们都在用双手创造,都在用汗水浇灌。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创造者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创造了国家、人类的伟大历史五月一日,正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也是表达对全天下劳动者尊敬的节日。

但尊重劳动者,更重要的在于日常的态度和行动。有些企业家把“996”工作制鼓吹为普通员工的“福报”,有些雇主从来不和雇工平等交流甚至对方名字都不提起,有些劳动者自己都把劳动分成三六九等,不愿从事体力劳动。

重视劳动、尊重劳动者,不仅仅关系个人素养更关乎国家未来,只有让劳动真正被讴歌,劳动者真正被尊重,才能形成实干热潮,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尊重是劳动者最好的礼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生产企业如何才能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尊重是劳动者最好的礼物。
2023-09-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规定意在(     
①丰富社会救助形式,增加劳动者转移性收入
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③挖掘工程用工潜力,增加当地群众劳务报酬
④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多措并举促进就业,2022年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以下促进就业措施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就业岗位
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为创业提供资金→劳动者积极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③举办招聘会→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
④开展困难毕业生专项帮扶→募集见习岗位→增加劳动报酬→达成就业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07更新 | 52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第2次文科综合政治演练试题
6 . 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③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7更新 | 61次组卷 | 8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我国组织动员3.7亿人次产业工人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技能竞赛,一批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劳动技能竞赛(     
①是基于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可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是基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④旨在确保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获得优厚的劳动报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30更新 | 901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零诊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1年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重大工程签约落地项目451个,投资额1094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56个,投资额9269亿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此举产生的预期影响路径是(     
①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拉动有效投资,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③扩大消费需求,培育经济发展动能
④创造就业岗位,稳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④→①
9 . 某市设立招工单项奖,由各乡(镇、场、街道)、村(居)委会负责常态化开展招工工作,精准掌握求职者就业需求,收集、反馈企业招聘信息;充分联动乡村两级干部入组、入户“送岗上门”推荐就业,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促进求职者与企业高效对接。该市上述做法(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构建了和谐的劳资关系
③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④发挥了政府主导就业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7-07更新 | 52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政治
10 . 新就业形态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出现的去雇主化、平台化的就业模式。新就业形态一方面因用工灵活、形式多样,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用工企业去劳动关系化,逃避用工责任等问题。这说明(     
①新就业形态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
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必然带来新就业形态的出现
③政府应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监督企业依法用工
④用工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6更新 | 61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