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某市围绕全市5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田问学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近年来,该市累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13.9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78.8%。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影响路径是(     
①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③提升农民技能水平
④满足乡村发展人才需求
⑤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结构
A.⑤→③→④→②→①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⑤→④→①D.③→⑤→④→①→②
2024-03-2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2生产、劳动与经营
2 . 随着新能源汽车、5G、虚拟现实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应领域的技能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对此,国家应(     
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工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岗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某公司生产的智能分拣AGV小车,是一款可广泛运用于图书馆、医院、医药公司、物流快递公司、电商仓库、零售业、邮政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的移动机器人,不仅可以解决人工作业强度大的问题,还可以有效控制时间、人工等成本,最大化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由此可见(       
①机器人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
②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③科技进步对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财富创造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思想政治(河北卷)
4 .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劳”蕴含着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指以劳动精神为核心,两种态度是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态度,三种行为是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规范,四种观念是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使其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①使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互为前提
②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③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新型劳动者
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蹲族”特指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被人寄予厚望、却甘当社会的“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因偶然性因素失业,但具备重返岗位的潜力。习总书记在20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不少媒体呼吁,应当让这些“蹲”着的年轻人“站”起来,这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就业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着社会进步
④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 广东省清远市某铝业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218名员工数月工资。仲裁委员会裁定该公司需支付拖欠工资,并赔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这说明(     )
A.劳动是财富的源泉B.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C.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得以保障D.劳动法就是一部劳动者保护法

7 .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六保”之首,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再成焦点,在报告中出现逾30次。其中提出,2021年要“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下列关于保障群众就业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①稳定和扩大消费支出     
②居民取得劳动收入     
③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④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③→④→⑤B.⑤→②→①→③
C.②→③→④→⑤D.②→①→④→③
2.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该(     
①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③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④提高实践能力,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8 .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这些新职业(     )
①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②夯实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基础
③为求职者增加了新的就业选择
④缓解了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材料一   2021年T市计划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同时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此该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促就业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劳动者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等级项目培训,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集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女性等群体的就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对于用工需求较大的互联网产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机制以及制定落户服务等配套政策,增加产业和人才的磁场效应。对于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守住稳定就业的“硬底线”。

材料二   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820多万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最大的挑战是结构不太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错位。解决结构性矛盾比解决总量矛盾难度更大、耗时更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T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将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