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也称“英雄花”。

材料一   木棉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木棉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直面阳光,即使在干旱和炎热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开放,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其花朵鲜红如血,凋谢后仍保持鲜红,象征着英雄的气节和精神,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木棉花精神,鼓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材料二   2024年3月,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第三届木棉文化节,文化活动亮点纷呈。“红棉研学走进中山纪念堂”通过学自然科普、走生态游径、游革命史迹、体验非遗手作等方式开展研学活动;市国画协会画家以木棉红和广州的红色景点为题材创作国画作品进行展出;中山纪念堂的红棉舞台举办主题文艺活动,包括舞蹈、音乐会、戏剧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把木棉花视为英雄象征。
(2)某地为深度挖掘木棉花的价值,拟举办相关实践活动,请从文化知识角度,再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4-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九十余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②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培育文明乡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9更新 | 169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5月适应性文综政治试题
3 . 450多位唐代诗人行旅所至,1500多首唐诗铺就的“浙东唐诗之路”,成了今年暑期许多游客探访的目的地。浙江省博物馆和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主办“宋韵千年——百馆联动展”,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双品、展陈“活起来”“动起来”……浙江推出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文旅消费再升级,也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增添了不少亮色。这体现了(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30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4 . 春晚舞蹈《碇步桥》灵感取材于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桥。它融合江南扎染色彩,配合传统箫声和笛声,以AR视角再现烟雨古韵里的曼妙舞姿,惊艳了观众,又让人心生宁静,仿佛跟随一众舞者在灵动水乡袅袅而行。由此可见(     
①文化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是文艺价值创造者和享受者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不断的传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烧烤,古代称之为“炙”,上半部分为肉,下半部分为火,是肉放在火上烤制的象形字。早在数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开始使用天然火烤制食物,《诗经》中也有主人烤制兔肉招待贵宾的故事。时至今日,烧烤技术不断改进,烧烤食材包罗万象,丰富的调味品更增鲜香,几把椅子围在桌旁,一架烤炉便是国人的“深夜食堂”。这表明(       
①被现代人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②烧烤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汉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烧烤文化传承中发挥了作用
④我国烧烤文化源远流长且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30更新 | 4565次组卷 | 21卷引用: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训练政治试题(必修四)
7 . 2022年7月,某县开展“党的光辉照我心”活动,组织青少年观看红色影片100余场次,参观革命旧址1000余人次,网上祭奠英烈20000余人次,邀请健在的老革命、老战士和道德模范讲述革命故事、先进人物事迹60余场次。该县开展这一系列活动(     
①是基于精神活动总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可促进青少年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
③将对青少年产生强制性的有形影响
④旨在推动青少年在实践中创造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3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北京冬奥会完美落幕,但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火种仍在照亮着人类团结合作、战胜困难的前进道路,唱响在北京冬奥会的奥林匹克口号仍在全世界传递,带给人们信心、温暖和希望,凝聚起共同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表明(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文化创造是否成功的客观标准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一定的精神产品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体现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 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4更新 | 65次组卷 | 8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县岗上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晚自习限时训练:文化生活1——4课
10 . 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方式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塑造人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24更新 | 65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四)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