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于走进博物馆,“看展式社交”正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交往方式。相应地,博物馆不断地更新自己,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展示文物、叙述故事。“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这表明(     

①人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塑造着               

②文化物化形式更新让文化更平易近人

③传统文化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④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2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该诗描绘了农民通宵打稻谷的繁忙景象和收获稻谷的喜悦心情,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②作为文化的载体,该诗让人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
③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3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文博院所不仅不打烊,还推出延时服务,并向民众发出盛情的文化邀约,不少人也选择欣然赴约。或携家带口,或与好友结伴,来博物馆感受别样年味,已成为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过年新选择。“博物馆里过大年”,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项新年俗。由此可见(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有目地接受的
③赋予过年不同的仪式感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的差异
④传统文化在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内涵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7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爬树、割水稻、为果树涂白、磨豆浆……北京多所学校或因地制宜或走入农场田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沉浸式”劳动教育,把课堂搬进农场,体验劳动乐趣,学生们深刻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又活学活用了科学知识。“沉浸式”劳动教育(       
①凸显了劳动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劳动能力
③是学生德行养成、奋斗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④旨在传承劳动理念,涵养青少年劳动情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广场中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表达着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福。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①一定可以在构造社会共识与政治认同基础上达到共同历史和文化认知
②有助于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培养人们的精神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③可以达到丰富心灵世界、建构精神家园的目的
④可以让人们守护庄严的中国心、民族魂,激发强大的爱国情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0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6 .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实现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这表明(     
①中国书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艺术并享受艺术
③中国书法可以展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情志趣
④中国书法能表达书写者的生活感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中华美食、中国医药、武术健身、针灸理疗等,能让各国人民身心获得滋养调理、感受愉悦;中国茶具、丝绸、瓷器等兼具形神之美的文化产品,能让各国人民得到便利,共享美好生活;中国的文学、书法、戏曲、舞蹈等饱含人文色彩的文艺作品,能够唤起各国人民情感共鸣……上述材料说明(     
①我们既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②在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中,要推动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建设
③中华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也蕴含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共性
④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0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政治试题
8 . 《新华字典》第12次修订版2020年正式发行。本次修订增补了“初心、工匠精神、青蒿素、二维码流量、粉丝、刷屏、逆袭、打卡、预警、秒杀、点赞”等100多个新词。《新华字典》的修订表明(     
①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②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与发展                                 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024-02-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政治试题
9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日常生产和生活。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这表明(     
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实践使自然物固有文化内涵得以展现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并享用着文化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2024-02-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政治试题
10 . 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该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在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旅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作用更加受到重视,实现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美丽文化、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资源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价值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
④乡村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