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生命图书馆”阅读生命之美,“关注一分钟,幸福60秒”……在我们身边,微公益正在蔓延。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材料二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价值。
(2)请你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两条具体建议并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6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等29位同志“七一勋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力量”相关知识,说明“七一勋章”颁授活动的育人价值。
(2)请就学校开展“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培养理想信念”主题班会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
3 . 桑植民歌、元宵灯会、张家界阳戏、大庸武术硬气功、张家界三下锅……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已成为张家界市的文化名片。这些文化名片(   
①是决定张家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是传承张家界文化的重要形式
③是张家界文化的积淀,带有明显张家界特征
④成为展现张家界市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中国学者表示,格丽克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诗歌艺术,换句话说,她的诗歌极具私人性,却又备受公众喜爱。但另一方面,这种私人性绝非传记,而是以轻盈之笔向下挖掘日常生活的深度。材料表明(     
①诗歌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非纯粹“自然”的反映
②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能够赋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诗歌与作者的个人体验有关,其创作不具有实践共性
④优秀诗歌背后的生活深度能使人提升审视生活的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1-28更新 | 2305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贵州)2019首届苗族春晚于2019年1月19日晚在白云区贵州“非遗”大剧院举行。苗族春晚节目以“富起来的苗家人笑起来”为主线,将贵州苗族千百年来的“非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舞蹈、原生态苗族古歌情歌、乐器、手工艺、蜡染刺绣、服装银饰,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来在全国有影响、获大奖的优秀节目,按照“老瓶装新酒”“新瓶装老酒”的手法整合、提炼、包装。通过挖掘苗族5000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及“非遗”文化,打造“多彩贵州、最美苗乡”的靓丽名片和文化品牌,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旅客来感受苗族文化。


结合“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说首届苗族春晚的举行是如何体现文化作用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020-03-17更新 | 286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木垒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019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劳动人民实践基础上,主要形成于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随后生产生活中,我国劳动人民又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并逐渐衍生出节日文化和生产仪式等习俗活动。近年来,凝聚着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和信仰的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民俗活动陆续被列为“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2019-08-18更新 | 40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科学技术和人文经典著作是要求深度阅读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纸质阅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不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正确途径
C.“浅阅读”是适应快节奏文化生活的必然选择
D.“深阅读”更有助于人们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