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损害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主因。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上学是否可以携带手机、老师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通知同时要求,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通知要求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T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精神贫困增加了脱贫难度。T县人民意识到,要想真脱贫,思想上要首先摆脱贫困。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逐渐形成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贫困可耻的思想共识,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致富经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脱贫致富技术能力……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T县终于成功脱贫摘帽。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析T县是如何成功脱贫摘帽的。
(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时刻。请你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的意义
(2)“见字如面,见信如晤”,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就如何发挥书信在沟通情感上“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功能,提两条建议。(两条,每条10-30字)
2018-10-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一中2018年高二政治周末测试卷.8.18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在我国,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虽然普通话早已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是乡音难改,受传统习惯、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程度、传播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

材料二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作为语言的重要代表,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方言,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容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1)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好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的关系。
(3)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请你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体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时也附带产生“五花入门”的生活垃圾。而如何解决城市污染源之一的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环保的难点和痛点。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超过65亿吨,侵占约35亿平方米土地,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人们将自己不用的资源当成垃圾抛弃,对城市环境、自然生态圈等造成破坏。弘扬环保文化,推进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出台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民垃圾分类知识欠缺、自觉意识不足,我国垃圾分类效果还不理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仍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弘扬环保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影响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市民在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2020-11-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