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泰山一直是文人墨客仰慕的胜地,他们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赋,如谢灵运的“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当我们读到这些诗句,就会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怀敬意,就会油然而生爱国之情。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要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要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中学会交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各地创新形式,推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大家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市场的繁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改造世界中转换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爬树、割水稻、为果树涂白、秋播菠菜、磨豆浆……,北京多所学校或因地制宜或走入农场田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沉浸式劳动教育。课堂搬进农场,“沉浸式”体验劳动乐趣,学生们既深刻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又活学活用了科学知识。沉浸式劳动教育(     
①凸显了劳动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劳动能力
③是学生德行养成、奋斗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④旨在传承劳动基因,涵养青少年劳动情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25更新 | 693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40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今年的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为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10月16日开始,乐山市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学校通过粘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广播、LED显示屏、主题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团会队会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并开展了学校食堂就餐光盘行动,将各班剩饭菜进行称重比赛。通过本次主题系列活动,让师生了解了世界粮食日和我国以及人类当今粮食安全的一些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粮食观,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和践行光盘行动。


结合材料和文化影响人及教育相关知识,说明乐山市各学校开展“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正确性。
5 . 杭州市坚持以文化人,发挥价值观的滋养力,在充分挖掘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杭州百姓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和诚信故事,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杭州市做法的依据有(       
①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是人们成功的决定因素 
②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特定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对人有影响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都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上,让“墙壁”说话,这主要是因为(   
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可以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   
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7 . 幽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在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看来,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这说明(       
①人的教化离不开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
②优秀的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培育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12更新 | 221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政治试题
8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简析《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
9 .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下列句子与此句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邻要好邻,行要好伴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57次组卷 | 8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