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6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等29位同志“七一勋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一勤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七一勋章”颁奖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很好地发挥了时代楷模的引领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勤章”获得者,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七一勋章”颁授活动的文化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展示了军威,扬了国威,看得亿万国人热血沸腾。兴奋激动之余,我们至少有这四大收获。第一,致敬历史。战旗方队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和战斗英雄的致敬,也是向我们党和军队的“苦难辉煌”致敬。第二,彰显国力。此次大阅兵,160余架飞机振翅长空,傲视苍穹,14亿中国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第三,检验全军。大阅兵中最惊艳的莫过于首次亮相的东风-41核导弹,彰显了我国最先进最具有威慑力大国长剑的重要地位。第四,宣示决心。此次阅兵首次安排了维和部队方队参阅,就是向这群勇士们致敬,就是向世界宣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履行大国责任的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试阐释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乡村文明的支柱与灵魂。

乡贤大多都是一个地方老百姓公认的有知识、有教养且德高望重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围绕乡贤而形成的乡贤文化在一个地方的影响力较大,而且有非常有代表性、有权威性。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民风是否淳朴、乡风是否文明,与一个地方的乡贤文化是否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乡贤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风格等,都是当地老百姓的学习的示范与标杆,也引领着这个乡村的发展方向、决定这个乡村的前途与命运。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发展乡贤文化十分必要。

结合材料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乡贤文化建设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40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今年的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为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10月16日开始,乐山市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学校通过粘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广播、LED显示屏、主题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团会队会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并开展了学校食堂就餐光盘行动,将各班剩饭菜进行称重比赛。通过本次主题系列活动,让师生了解了世界粮食日和我国以及人类当今粮食安全的一些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粮食观,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和践行光盘行动。


结合材料和文化影响人及教育相关知识,说明乐山市各学校开展“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正确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简析《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2018年4月23日,邓小平图书馆举行了“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引导广大市民走进阅读生活,建设书香广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安市为什么要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

7 .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排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印象》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已然成为云南文化市场的一张闪亮名片。谈及艺术创作,杨丽萍表示自己从小就热爱舞蹈,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是命中注定的,“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舞蹈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而言,就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一样重要。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的舞蹈并不高高在上,恰恰相反,它们来自最平凡的田间地头,耕田挖地、筛谷打草,都是舞蹈,蚂蚁、孔雀、云朵,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而舞台上的全部道具与服装也都来自真实的民间生活,花腰彝族的刺绣、藏族的牛头、玛尼石、转经筒、苗族的太阳鼓……多彩的民间艺术为杨丽萍的舞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无尽的灵感,也是《云南印象》震撼人心的原因所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现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的《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掀起了全民追剧热潮。廉洁自律的达康书记,群众至上,雷厉风行;“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豪宅中的一面墙里全是现金,被抓时痛哭流涕……剧中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能腐”“尚廉洁”的理念传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人民的名义》传递出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随着该剧热播,廉荣庸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社会形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通过反腐剧弘扬廉政文化的作用。
9 . 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的重要意义。
10 . 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届研讨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多名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参加了研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历来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2016-11-2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武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