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③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完美塑造人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3-03-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艺书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一个个公共服务圈渐趋完善。近年来,吉林市依托市、区、县三级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讲堂、文化沙龙等活动,图书馆年访问人数突破80万人次,博物馆年参观量近120万人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     
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②繁荣城市文化市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彰显文化社会效益
④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涵养浩然之气既需要基于理性判断,也离不开道德实践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大量阅读经典可以启发人的思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浓厚的读书氛围可以形成个体滋养浩然之气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材料说明(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能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
②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③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素养
④阅读是人类传承文化、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2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政治试题(二)
4 . 自媒体时代为青年提供了建构自己独有的亚文化的载体,并由此形成了只有同代人之间才能理解的话语表达体系,长辈往往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语言。如微笑的笑脸符号在青年一代看来表达的是谜一般微笑的意思,表达一种无奈、无语的态度,但是长辈可能会认为那是欣慰或满意的微笑,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文化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D.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说明(     
①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个人的文化素质的影响   
②文化素养是在文化活动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④个人成长必须重在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0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6 . 数千年来,桑蚕业一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不仅为中国农耕社会的国泰民安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农桑文化。2022年9月16日,“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桑蚕丝绸文化展”在某校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图文、实物介绍,让桑蚕丝绸文化走进校园,向同学们展示桑蚕丝绸文化的魅力。本次展览(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桑蚕丝绸文化
②在潜移默化中对参观同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能够使同学们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属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M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赋能乡村振兴:先后建成了文化活动广场、小游园、乡村影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打造群众满意的文化家园,为群众提供系列文化与娱乐活动场所;成立文艺队、宣讲队,将国家惠农政策、身边新风新事编成快板、歌舞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地宣传政策、法律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了四邻八乡;制作“光荣在党50年”公示架、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突出榜样教育和示范引领,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M省实施的上述文化惠民工程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
8 . M学校为落实教育局关于劳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劳动与自理劳动与生活、劳动与创新、劳动与社会四项互相融合;拓宽校园必修课、家园生活课、田园体验课、职园启蒙课、社园公益课五类课程实施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此举(     
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探索了劳动教育的新手段,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劳动者
③有利于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④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5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正式施行后,湖南长沙天心区法院发出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此后,全国多地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家庭纠纷案件中相继对父母或监护人违反《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行为进行训诫,发出家庭教育令。这有利于(     
①以司法促守法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③为监护人正确行使权利提供法治保障
④督促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3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如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隐私保护、数据权力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生物安全问题。科技伦理,是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才能有效防控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简称《意见》),首次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意见》从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五个方面提出了开展科技活动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从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制度、监管、教育培训等方面,系统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大举措。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义。
(2)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必须使科技工作者从“他律”走向“自律”,让科技伦理融人科技活动的血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使科技工作者从“他律”走向“自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