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革命是一部壮美的史诗,秋收起义是其中激越的篇章,文家市会师制定与实施的转兵决策,是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

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挖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为中心,打造红色研学、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走进历史陈列馆,一件件物品、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路线图让学生们驻足沉思。纪念馆借助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真实再现秋收起义场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作战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让青少年接受了伟大革命精神的滋养和洗礼。如今,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1-05-26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七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略。习近平提出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用中国的“和”文化来构建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社会风尚和精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旁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至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浆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旁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聚尚劳动、享受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和”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3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中学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取得了积极显著成效,形成了师生崇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材料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通知,确定《戚继光》《英雄冯子材》《翻开这一页》等三部爱国主义动画片2015年寒假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全国其他动画、少儿频道展播。这次展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用,着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优秀作品对少年儿童产生持久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该中学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对少年儿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021-04-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5月22日华为任正非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就近期针对美国制裁华为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回答。

群访结束后,当日下午任正非再次接受了央视记者董倩的独家专访。采访期间任正非多次谈到了文化问题,他认为“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提及中美贸易话题时,更是指出中美贸易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水平,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文化素质的强大,美国不光在全球输出他的产品,也输出他的文化。他认为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文化才是根本层面的东西,是基因,是种子,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有硬件基础,比如说铁路、公路、交通设施、城市建设、自来水各种环节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在于文化、哲学、教育,在于人类文化素质,要用文化去熏陶人。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其中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实现了全民阅读工作国家规划中的历史性突破。“全民阅读”作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下设“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儿童阅读书包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等八个子项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中美贸易战谈谈你对“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推动全民阅读的必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重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强调推进依法治国,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解决问题靠法。习近平在文章中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依据。
14-15高二上·重庆·阶段练习

6 . 宜昌市某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将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7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在中国传统社会,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经济社会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目前,文明礼仪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国家形象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礼仪教育,传承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

有人说,古代的仪式已经落伍,必须抛弃。然而,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仪式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圣火。在我国,这种仪式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希腊人将它们保留下来,世界各国人民由此了解了爱琴海文明。

有人担心弘扬传统礼仪会导致社会复古。其实即使是古代儒家,也是主张与时俱进的。《礼记》称:“礼,时为大。”与时偕行、随时损益,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国民礼仪教育的文化价值。
2018-11-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其技术应用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大大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许多年轻人看电视、看电影、听歌曲都在网上。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网站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此,我国应大力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认识。
(2)如果你有朋友沉迷于网络,请你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具有劝阻性的意义或建议。
2018-10-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2017年初,杭州图书馆为韦思浩立了一座“众筹老人雕像”。

韦思浩因为一则《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的报道知名于网络。老人女儿告诉记者,韦思浩生前“爱书成痴”。每到图书馆看书,先把拾荒家当放好,然后直奔洗手间,仔细把手洗净。看不清书上的字,又舍不得钱配眼镜,他只能将脸贴在书报前。老人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老了,大脑要萎缩了。要不断充电,不断得到精神支撑。”

这位“拾荒老人”,因“看书前洗手”感动网友。在老人过世人们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大量捐赠证书和信件。原来他拾荒不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捐资助学。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高中退休教师,每月约有6000元退休金,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浙大教授楼含松对此评价说,“韦思浩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不能从这座城市中逝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韦思浩立塑像的重要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那些动人的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意境、艺术将人生哲理、高尚情操与正能量表现出来,那些被诗歌史列入并大力传扬的诗人、词人,通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下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中国诗词大会》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中国古诗词通过央视等媒体播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