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第三人称代词”在欧洲语言里面,都分为阳性、阴性、中性的“三性”,但千年以来的汉语里面,“第三人称”却一直不分性别,单人旁的“他”泛指第三称的一切事物。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作家、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发表了《“她”字问题》,区分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

“她”的出现是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历经百年,作为女性专属称谓的“她”,早已被注入新的生命、新的力量。

以下是三位优秀女性的事例:

江姐:在烈火中永生的“她力量”张桂梅:用生命点燃希望之元的“她力量”王亚平:闪耀中国空间站的“她力量”
面对酷刑,江姐正气凛然:“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张桂梅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用爱心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这一步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一步更是探索未知的一大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绽放“她力量”。

2 . 黄山是党史资源大市,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优秀教材。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歙县陶行知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屯溪区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黟县西递镇敬爱堂和黟县柯村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这5处教育基地既是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教育的革命纪念馆。


阅读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我市珍贵的革命遗址上设立革命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85周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贵州省遵义市加快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遵义市加强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等革命文化场馆提升工作,深入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遵义市在保持精髓不变的情况下,对“红色经典”进行演绎,创作了电影《遵义会议》《天渠》、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舞台剧《伟大转折》、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纪录片《出山记》、红色快闪《长征原来如此青春》等文艺作品,并在全市组织展演活动,宣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和价值追求,更加精彩地讲好长征故事,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珍惜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遵义市结合实际,创新传播渠道,播撒“红色种子”。开展“云.上宣讲”、创作设计“小红军微信表情包”,组建红色义务宣讲团、小小宣讲员队伍,推动流动.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走进热点城市、国内高校,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红色基因为遵义这座城市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遵义市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推出特色精神文化套餐,在与旅游“联姻”中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2020年上半年,遵义市克服疫情影响,红色旅游逐步升温回暖,全市共接待游客4219.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2亿元。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弘扬红色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要作用。
(3)为传承红色基因,某地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使本次活动取得成效,请你向所在学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4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落实该意见,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比如有些人劳动观念淡薄,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大众的职业偏见;学校教育中存在劳动课程课时难以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有限……只有各方同心合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请你以“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为主题,从个人或国家的角度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经济知识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20-06-0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炒房、股票等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局面。其实,虚拟经济是依附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背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则会诱发经济“泡沫”、阻碍生产效率、触动风险底线。因此,要“实”“虚”相生、良性互动。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8年的“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较上一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四十六名。实践告诉我们,为实体企业创设良好条件,无论优化服务还是产业扶持,无论减税降费还是金融输血,都应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相对外部环境的改善,转型升级的专注力、搏击商海的精气神,才是真正的内因和决定性力量。要以质取胜、凭自主创新和品牌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总靠“山寨版”、拼成本乃至卖苦力维持。然而克服惯性、提质增效,攻关高精尖、突破“卡脖子”,工匠精神的塑造、经营策略的求变,无不需要锲而不舍的笨功夫,考验的正是抗干扰能力。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2)有人认为,只要优化营商环境,实体经济就能健康发展。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工匠精神。如果你是某市人大代表,请围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塑造”向政府写一份建议。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0-04-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查政治试题
6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A县依托太行山水资源,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先行区,在基本种植业生产基础上,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通过“合作社十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梅花鹿、鲟鱼等特色养殖业,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当地政府利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注重打造品牌,将特色养殖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海内外市场。

A县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突出实用性、本土性、教育性,将“德善文化”礼堂建设,以好人榜、好事榜、能人榜、寿星榜、学子榜“五榜”为重点,全方位展示当地好人好事、能人名人、让农民群众“学有所循”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全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县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A县的做法何以能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2020-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悄然变化,一改过去“过度娱乐化”标签,相继推出一批原创艺术类综艺节目:美声节目《声入人心》让高雅音乐和大众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影视配音节目《声临其境》通过台词功底、配音实力和互动搭档的比拼展示语言声音的魅力;舞蹈电视竞技节目《舞蹈风暴》更是请出圈内专家沈伟、沈培艺、扬扬以切中要害的点评,引领观众看细节、窥“门道”;荧屏上还不时穿插出现各种小贴士,科普了“当代芭蕾” “黑池舞蹈节”等舞蹈常识。制作方用独特的眼光和精良的制作将艺术带进大众视野,让它们雅而不俗、高而不冷。引导年轻观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欣赏什么样的艺术,偶像可以不只是张扬有态度有个性的人,还可以是非常内敛、有礼貌、有才华的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对“引导年轻观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欣赏什么样的艺术”观点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节目如何做到“雅而不俗、高而不冷”。
2020-01-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
8 .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某校高二同学围绕“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回望历史】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与进步是其精神的基础和源泉。

【彰显风采】

2019年五四前夕,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跃动我青春·筑梦新时代”主题快闪活动席卷华夏大地。全国各地青年热烈响应,纷纷通过各种活力四射、时尚动感的快闪形式,表达着新时代青年“我们正青春,我们爱祖国”的激情,向社会各界传递一种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新时代气息。

【责任担当】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阐述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快闪活动的依据。
(3)谈谈青年如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07-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国家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力是指与实践创新素养的主要方面,重点要求: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活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思的。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2)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实现这一转变。
2019-04-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2月期初检测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材料二: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主要方面,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并说明理由。
2019-03-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