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现在每人每年平均产生300公斤垃圾,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局。生活垃圾被称为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材料一   某校召开垃圾分类动员会,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悬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宣传标语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做好生活垃圾处置,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助推美丽校园建设。

材料二   目前我国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的职责,与己无关。再加上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和投放的习惯,以及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垃圾不分类、错误分类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不够理想。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2)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
2023-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政治试题
2 .

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烧制出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讲求韵律的诗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2021-09-06更新 | 256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真题思想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事业较长时期内的核心发展目标。

研究借鉴当今公认的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经验,科技软实力缺乏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软肋。科技软实力是与可支配性科技硬实力(如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条件等)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以科技体制、科技管理、科研文化、科研生态等为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效率和质量为基本呈现,体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能力。


运用文化的作用有关知识,说明增强科技软实力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

4 . 数字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读书?互联网时代,又该如何看待阅读的价值?以下是某校政治小组搜集的资料信息:


             从阅读量上看,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电子书阅读3.32本,比2017年增加了0.2本。
             从阅读时间上看,2018年我国成人人均每天读书19.81分钟,不及接触手机时长的三分之一。
             从阅读方式上看,2018年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38.4%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40.2%的人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上升了5.1%。调查显示,听书成为读者新宠,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2018年有近三成的人有听书习惯。
                                                                                                                                                                                                                                                  ——摘自《第十六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该小组成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小宇: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据统计,位居世界第一的以色列人均年读书量为60本,位居第二的日本人均年读书量为40本。

小鹏: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数字化阅读更重要。在5G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的带动下,“万物皆可为媒介”,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会得到极大拓展,未来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

……


(1)阅读材料,概括我国目前的阅读现状。
(2)读书事,滋味万千,爱书的人,自然得失寸心知。数字化的今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读书方式?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选择的合理性,并为实现你的选择提出三条建议。
2020-01-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垃圾分类,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北京2020年5月将正式施行修改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北京市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近垃圾分类;还有科普讲座、宣传栏、志愿者活动……各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
2020-0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6 . 2019年10月10日至20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其草案将于11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以下是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生活体验,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落实该“条例”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019-12-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端午、中秋、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不但对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其中蕴含的“说道”也知之甚少。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破解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合理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论依据。
建议一:                                                  
理论依据:                                                
建议二:                                                  
理论依据:                                                
建议三:                                                  
理论依据:                                                 
2019-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政治试卷

8 . 在“我国企业怎样顺利实现走出去目标”这一议题的学习中,小明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上图是一项心理学实验的内容。对“最下方的花朵应该属于A组还是B组?”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实验的结果是,大多数亚洲人认为最下方的花朵属于A组,而欧美人倾向于选择属于B组。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最下方的花和B组的所有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茎都很黑很粗。而A组的花和最下方的花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共同点,但在形状上显得较为相似。简单来说,选择A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像所以是一种花”,选择B则是因为“它们有一样的茎肯定是一种花”。这也正是东西方人思维的差异:东方人喜欢依据关系和相似来归类,而西方人喜欢按照范畴和逻辑来归类。


(1)小明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论来支撑自己对议题所持的观点,他的观点可能是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小明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跨文化之间交际,会经历“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接触到新文化模式的人会由最初“蜜月期”的兴奋状态,慢慢转为“沮丧期”的不适应,经过调整直至适应。如图所示,实现文化适应的策略有多种选择。

文化融入(适应)的策略



(3)请你围绕议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选择一种文化融入的策略进行评析。
2018-12-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一绝。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一首首动人心扉的诗词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没取营养,涵养心灵;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有的选手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身患重病的普通农民更从诗词中获得与癌症抗争的力量,有的中学生以读诗为乐、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传承古诗词有涵养人心灵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