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3 道试题
1 . “站着站着,你就睡着了;看着看着,我就哭了。”这句话饱含着网民们对冲锋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的深情。一场全民“战役”让人民认清楚,偶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相信经过这次锤炼与淬火,人的偶像观会更加成熟,会更有营养地哺育年青一代成长。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③偶像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7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精测)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老理儿”(意指老规矩)是时间的沉淀,是做人的智慧。尽管有时你会觉得“老理儿”烦透了,但它总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淌着你的人生。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优秀文化决定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30更新 | 18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7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我国“七五”普法实施完成,“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020 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郎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2025 年)》,对“八五”普法作出全面部署,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连续实施“普法规划”。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实施“普法规划”是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
(3)全民普法要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值,请你为开展“八五”普法宣传策划两个活动方案。
2022-02-14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2学年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中国速度”(TheSpeedOfChina)再创奇迹!震惊世界!10天竣工火神山。火神山医院可能是史上关注度最高、监工人数最多的建筑工程。央视24小时直播,有6000多万“闲疯帝”在线监工,网友在给建设者加油鼓劲的同时,也让处在战“疫”一线的人们知道:他们的贡献,正在被记录、被围观、被赞扬;他们背后,有亿万人在关注、关心、关切。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科技推动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
④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23更新 | 95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可见,加强劳动教育(       
①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彻底变革现有劳动教育制度
②要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关键在于潜移默化,重点在于弘扬劳动精神
④需要注重统筹各方,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请结合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谈谈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传承和弘扬劳动文化,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进社会责任担当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要求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教育,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在传承传统劳动文化中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提升劳动的创造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对传承和弘扬劳动文化的作用。
8 .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央视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2020年9月27日,以“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主题的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在上海启动,旨在宣传弘扬珍视信用、诚信兴商、守信有价的风气,让信用成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让“诚实经营、守信服务”成为商贸流通业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主流。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诚信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9卷引用:百师联盟(全国卷)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政治试题(三)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2019年2月10日,教育部等15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有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2021-03-13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必修3: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精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