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故动漫国际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展览馆,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真正融入生活、走进人心。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闭幕

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基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网络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培养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①能够增强以文化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②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③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④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4-04-16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3 . 2023年12月4日,某街道在民法公园开展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以法治歌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提升了法治素养。材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在无形中促进人的素养提高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制约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一基础夯实专练必修三《文化生活》
4 .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大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依托城市公园引入公共图书馆资源,打造内设阅览区、休闲区、园艺生活区等惠民空间的城市公园书房,提升了市民的阅读体验。该举措(     
①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②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9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二 重难高频专练 必修三《文化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11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使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之时,国力衰弱,鸦片吸食者众,国人身体赢弱,被蔑称为“东亚病夫”。

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指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民国时期,中国多次参加奥运会,未获得任何奖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毛泽东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体育运动得到快速发展。1984年,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取得优异成绩,列金牌榜第一位。2022年北京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中国已成为体育大国。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体育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2)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请分析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
(3)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奋进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二,请就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提一条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4)在北京冬奥会上,广大运动健儿弘扬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出自尊自信、积极进取、超越自我、遵守规则、诚信自律、相互尊重、团队合作、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德,既赛出了成绩,又赢得人们的好评。写出你最想培育的体育品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并就你个人如何培育这一品德谈谈想法。
2023-07-19更新 | 198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重庆卷变式训练政治篇
7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受益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青年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需所盼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不断扩展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正助力中国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这主要说明(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8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新时代青年》白皮书背景材料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但在部分地区,农村的“空心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荒芜化”,而乡村文化的“荒芜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地方农村的“空心化”。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短板。在不少地方,乡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乡村文化供给却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还较薄弱,存在市场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

乡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乡村文化市场是一个旺铺。治理乡村文化的“水土流失”,做好了不仅能收获村里人的“芳心”,更能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2023年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咱们屯里的人”,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


(1)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治理乡村文化“水土流失”。
(3)为加大2023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宣传力度,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围绕主题,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15字以内。
2023-04-12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三 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9 . 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指出,网络内容媒介频繁使用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取向。从调查结果看,玩网络游戏的频率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外在价值取向。这说明人的价值观(     
①能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具有恒定性,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③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④与特定的环境和活动分不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1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全国卷19题
10 . 2022年11月20日—26日是我国第18个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终身学习向未来"为主题,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①体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性因素
②是因为我们要脚踏实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④能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营造良好氛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4-06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九单元模拟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