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2022-09-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九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民法典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比如,它明确禁止高空抛物,捍卫“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互联网对损害后果“无限放大效应”的特殊性,它创设了更正权、删除权以及禁令等与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民事法律机制。民法典集纳了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却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亦步亦趋”;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

材料二   现今中国民法典编纂借鉴德国民法典,具体规则和制度上借鉴吸收英美法系法制内容,以补充和完善整体法制。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制度及其理论直接涉及德国法制,即:民商分立和物权抽象原则。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民法典这一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带给我们的启示。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相关知识,就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三条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声声驼铃,阵阵风沙,皎皎白月,聆听古人梦中动人悠长的丝绸童话;轰轰列车,蜿蜿铁轨,炎炎烈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各色进出口产品,疾驶在丝路沿线国家之间,谱写中欧班列响遏行云的交响乐章。中欧班列既是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也是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平台。中欧班列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历史悠久,最初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闭塞的荒漠,闭塞的草原,连接了西汉与异域文化,丝绸从西汉到西域,为西方带来了汉文化的魅力,葡萄、蚕豆等农作物从西域到西汉,为西汉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更多元的农耕需求,感受了异域文化,时至今日,中欧班列,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文化碰撞中去粗取精,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让沿途各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分析今天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自信地走向世界。
(2)请你为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3-04-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开幕。习近平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由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自然遗产划定核心区严禁人员进入、文化遗产“修旧如旧”等方式,显然并不适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不能追求“一成不变”的“冷冻式保存”,而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但是,遗产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重要的物种资源、农业景观、水土资源管理技术等不能变,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知识也不应有大的改变。发展是以保护为前提和目标的,农业生产应“小而精”,生产和旅游都应以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不能以丧失文化本色、生态底色和农业特色为代价。


(1)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本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主题是“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请你就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4日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全面总结了中国的民主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程序、参与实践和世界意义。

白皮书观点一: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白皮书观点二人类民主事业的真正阻碍,不是民主模式的差异,而是对他国民主探索的傲慢、偏见和敌视,是把本国民主模式强加于人的“唯我独尊”。

白皮书观点三:中国的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实践与发展的艰辛历程。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

材料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因此,如何编制好这一锚定我国发展新航标、寄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战略规划,并用于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应“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需要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国家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还是第一次,广大民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而具体,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对我国发展民主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的。
(3)请你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哲学依据。
2022-05-2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5月三模(总第七次模块)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厂变赛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所在的首钢园及其工业遗址,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石景山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创造了钢铁冶金业的辉煌,是一代钢铁工人的记忆,也是中国百年产业发展的记忆。但为了绿色发展而搬迁后,首钢园区内的老厂房、烟囱、冷却塔等没有被一“拆”了之,而是被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试点,计划建设成既保留工业遗存面貌又适应现代办公需求的创意产业园区。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系列冬奥工程开始落户首钢。

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转型、再利用,成为各国共同的课题。像首钢工业园区这样,把工业遗址变成“金山银山”,让当年那些尘封的工业遗产再次“活”起来,成为中国工业永不磨灭的“真迹”,继续造福于民,无疑是多赢。由此,“老首钢”华丽转身,让“雪飞天”惊艳了世界。北京冬奥会后,首钢工业园将继续通过资源整合、产品更新换代和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首钢工业旅游品牌和竞技体验旅游的独特魅力,打造工业旅游精品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首钢工业园区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城市发展的价值。
(3)老工业基地用好了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东北某市正在依托丰富近现代工业遗存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城市,请就如何吸引游客参加工业旅游提出两条建议。

7 . 材料一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敦煌的女儿”,她奋斗了56个春秋,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守住了文化之根。樊锦诗让敦煌莫高窟既“活”又“火”。她积极与国际文物保护机构合作,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创立了“数字敦煌”,通过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通过为青少年办学堂、把敦煌的美送到大学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走近莫高窟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材料二   近年来,敦煌市发挥文化凝聚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敦煌人民是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细胞。大街上随处可见带着红袖标的督导员,他们走上街道,清扫落叶,劝导不文明行为,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敦煌的发展尽一份力;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成立了一批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志愿者积极作用,为敦煌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在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少数机关干部执行走样、相关措施不积极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更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一谈敦煌人民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应如何作为?
2020-06-2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国家强,则文化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国文化繁荣昌盛。

北京中轴线向世界展示着其独特魅力。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在北京中轴线上,汇聚着城市中最具价值的众多代表性建筑,以故宫、天坛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以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以景山、北海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及以大栅栏和鲜鱼口、什刹海和南北锣鼓巷为代表的传统民居街巷。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建筑、园林、街区的风格之多样、类型之丰富、形制之规整、建造之精湛、规模之宏大,在空间上体现出音乐般的节奏,使北京中轴线成为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建筑和当代建筑的艺术轴线。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当代生活的场景,它是活态的遗产,是人在延续其价值的遗产。”中轴线在今天仍然和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文化价值以及思想原则通过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得到延续,推动解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北京全面开启了一条从保护建筑到留住文明、从找寻文化到提炼价值的新道路


(1)结合材料,谈谈北京中轴线作为历史遗存和活态遗产的文化价值。
(2)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请你就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至少三点具体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确立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办好冬奥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绿色办奥,让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坚持共享办奥,集各方之智、汇各界之力,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坚持开放办奥,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世界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坚持廉洁办奥,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确保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材料二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交织中,北京冬奥会不仅搭建起全世界同场竞技的舞台,也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当中国年遇上冬奥会,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当中国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当中国梦交汇冬奥梦,……当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就有了世间美美与共的相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办奥理念体现的哲理。
(2)“当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就有了世间美美与共的相遇”。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请你就如何“用好冬奥场馆遗产,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2-04-30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先民们有序组织农事生产,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运行规律,直观反映四季变化。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甚至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借力世界盛会大舞台,一跃成为“中国式浪漫”的代名词之一,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出圈”奠定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实践的实用价值受到一定冲击。而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当下,二十四节气表达的顺天应时理念,仍是当代人需要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时代价值。
(3)请就如何传承节气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两条建议。
2022-08-29更新 | 5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