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护幼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战胜疫情防疫的基本准则。正如很多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的,这种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举动,包括对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离不弃,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做到的。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服务当下的实用价值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彰显其力量
③文化是世界的,中华优秀文化赢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国不同民族文化决定各国抗疫策略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有趋同性,可以共生共融
④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的一次相遇。这笔“宝贵的财富”(       
①体现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          ②传递出中法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③说明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             ④表明中法文化的内涵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19更新 | 177次组卷 | 33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威海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4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64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20年山东高考政治试卷(新高考)
5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创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08更新 | 7450次组卷 | 7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习近平主席强调,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材料着重强调(       
A.各国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B.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差异,只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020-07-05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检测政治试题

7 .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与我国诸多石窟相比,云冈石窟颇具西来样式,呈现“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之美”。第8窟鸠摩罗天,屋顶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而石柱上却布满了中亚卷草纹;中国的朱雀、白虎与波斯的金翅鸟和睦相处;而印度佛教艺术中的莲花在异国他乡也开放得更加娇娆……可以想见,当时的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云集着各种不同面孔与肤色,汇集着各种不同服饰与语言,来自波斯、粟特、西域诸国的胡人欢聚于此。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他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47年来,各国政要20多次到访云冈石窟,让云冈石窟的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新时代,文化是开启“外交”之门的一把钥匙。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冈石窟为什么能呈现“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之美”?并说明这给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怎样的启示。
8 . 日前,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国家大剧院上演。千年运河的兴衰荣枯、保护运河的赤诚之心,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的成功上演
①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③说明文化多样性要以文化交流为前提
④能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领导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12高二下·山东济宁·期中
9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调适自美国作者奥德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
B.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10 . 2019年欧中青少年音乐艺术节主打节目“一带一路”主题音乐会在比利时赞多霍芬市文化中心举行。来自比利时和中国的数十名青少年,用古筝、钢琴、萨克斯等东西方乐器同台演奏,为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场东西方风格交融的视听盛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05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题四政治试题(山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