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1 . 2019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该片以中国儒家经典作品的第一部法文译本《论语导读》为线索,讲述了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该纪录片的拍摄:
①推动了中法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有利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     
①是增强文化自信底气,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要做到贯通东西,把握古今,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③需要我们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          
④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26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20-21高三上·山东临沂·期中
3 . 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等,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这表明(       
①包容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身处何方、走得多远,“过年回家”是不变的寄望。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春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春节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③春节文化激发了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和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实现对春节文化综合创新,需要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17-05-08更新 | 1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政治试题15
20-21高二下·浙江湖州·期末
6 .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1-11-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9卷引用:课后培优练(人教版必修3)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7 . 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轮美奂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以下对北京冬奥会解读正确的是
①诠释了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②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推动了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④集中展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
8 .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019-01-30更新 | 1137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小题专题专测: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8-19高二上·海南海口·阶段练习
9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30更新 | 607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同步练习
2021·北京海淀·二模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国内首套英文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丛书,为中西跨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更多外籍人士参与到阅读中,更深层认知欣赏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为了让更多外国人明白成语“覆水难收”,书中借用了英文谚语“无需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描述《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时,比照了《蒙娜丽莎》在西方绘画史中的知名度,其重要性一目了然;讲解“三十六计”时,既诠释了古人在战场上使用的谋略和计策,也谈到这些计策在当代政治、商业、体育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应用……这些颇具新意的表达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读者理解中华文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提供了新视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套丛书对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2021-05-10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课后培优练(人教版必修3)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