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材料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 .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务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然而,与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图景相比,很多国产影片都遭遇了国内票房火爆、海外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国产电影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给予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注意研究国际受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与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运用正确的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坚持国际实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3)请就国产电影如何拓展海外市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5 . 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
材料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会议期间,当地举办了以《扬帆未来》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晚会以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与西方交响乐和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祈福金砖和世界,表达出“让我们心手相牵,扬帆未来,共同开启新的‘金色十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的愿景。整台晚会具有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范”;同时又将许多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将传统媒介与现代科技相统一,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展现了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对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月28日晚,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型舞剧《昭君出塞》在当地顶级艺术殿堂——墨西哥国家大剧院上演,为5000余名当地观众奉上一场中国文化的视听盛宴。当晚舞剧落幕后,在场观众纷纷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绝。

“真的只演一场吗?”舞蹈演员维克多利亚对舞剧赞不绝口,对舞剧只演一场表示遗憾,“这出舞剧从演员的表演到音乐、编舞、道具,都十分完美。中国同行的表演和中国古典舞剧让我着迷!”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 .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也赋予主场外交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主场外交亮点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于2017年接任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会晤轮值主席国,并于2017年9月在福建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就国际和平、世界金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这些影响全球方方面面的议题进行讨论。金砖国家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拓展“朋友圈”,谋求共同发展。
材料二 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外文艺晚会以“扬帆未来”为主题,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晚会分为“《海风》《海天》《海韵》《海湖》《海梦》”五个篇章,融合了闽南特色民俗文化。晚会以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与西方交响乐和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出“共同开启新的‘金色十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的愿望。整台晚会具有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有浓浓的“中国范”又充满闽南风情;同时又将许多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为与会嘉宾奉献了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1)结合材料一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在金砖会议期间举办这样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的重要意义。       
(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是福建历史上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大型会议。请你结合会晤的议题拟两条宣传标语。
2018-03-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2月月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1018日至1024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他具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材料二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渴望汲取中国的智慧,为“世界向何处去”寻找答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一词也体现了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1)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大国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9 . 2017921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闭幕。
材料一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儒学具有多面性,总能适应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需要,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意识流;儒学是不同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的课程;儒家经典宏博,主要有包括《诗》《书》《易》《礼记》《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在内的十三经。
材料二   儒学产生发展至今,不仅对中华民族产生重要影响,还远播海外,对世界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儒学蕴含着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重要启示。我国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增进不同文明真诚对话,互学互鉴、合作共赢,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与进步。
(1)根据材料一,说明儒学绵远流长、延续至今的原因。
(2)解读材料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10 .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构划一副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