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2020年1月10日,一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在北京举行,多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重要启示,值得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爱护。我们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加以提炼、阐发和传播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既要深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拓展、完善,为适应新时代,也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思想进行转化、改造、重建;既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也要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积极影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某校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定三个活动方案。
2021-10-22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在中国古代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航空手艺人”胡双钱,35年里零失误加工了近十万个飞机零件;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三十余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就为磨好“一把刀”;美的集团的“煮饭哥”,为了开发新电饭煲,两年内煮了两吨米,练就了“闻香奇技”……他们始终把人生价值根植在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企业发展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企业梦当中,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正是这些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1)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向“大国工匠”们学习。

材料二   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我国申报的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泉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分布在自海港经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繁荣景象,多维度地支撑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价值主题。世界遗产大会会议认为,泉州项目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的意义。
(3)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发展提两条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

材料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会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材料二   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材料三   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了《纪念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宣言》。宣言中特别强调“我们面对的挑战是相互关联的,只能通过重振多边主义加以应对。”“在我们更好地重建一个更加平等、更具适应力、更可持续的世界时,多边主义不是一种选项,而是一种必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应如何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2021-12-12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9月21日晚,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圆满落幕。本届艺术节秉承中华文化“和平、和谐、合作”价值理念,聚焦“丝路核心、中华文化、国际元素”三大主题,坚持“丝路艺术的盛会,民心相连的桥梁,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宗旨。参与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16个,其中,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舞台艺术表演,总演出场次达到98场,参演的大部分剧目涵盖门类广,有戏曲、芭蕾舞剧、音乐剧、话剧、交响乐、民乐等。题材丰富,有现实题材,有历史题材,有红色题材等。通过这些活动为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文化艺术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机遇,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关联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思想交流、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合理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记录中国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追求美好生活的“农事·农家·农人”主题,到观察和表现时间里的中国变化的“时刻·时节·时光”主题,再到呈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点滴故事的“生态·生物·生活”主题,《看中国》系列纪录短片在海外收获了热烈反响和良好口碑;《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红海行动》等影片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上映后受到观众追捧;《熄妇的美好时代》《生活启示录》等电视剧作品在非洲、日韩等地区掀起了当地观众的追剧热潮;《这!就是街舞》《中国好歌曲》等综艺节目落地北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子柒等网络红人凭借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的短视频产品获得海外粉丝的关注,让中国式的田园牧歌、美食文化、教育理念春风化雨般流淌到外国受众的心里。新兴的短视频形式成为中国文化扬帆出海的轻骑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意义,并谈谈其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6 . 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

受奖的年度影响力人物中,有一位姑娘,名叫李子柒,她因拍摄中国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了美学意义,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在某海外社交平台上,她的视频订阅者高达746万。

有人赞美她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全世界人民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也有人质疑她的视频“净挑好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乡村生活的全貌,只是对中国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化;也有人说“过高的评价或者过低的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李子柒的作品“讲好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022-10-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十九大记者会上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文物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材料二   南平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

材料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21-10-2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和”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1-0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习主席强调要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广度和深度。以“金砖+”合作为平台,加强同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交流对话,让金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广。加强互学互鉴有利于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展示真实、全面的中国!


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启示。
2023-12-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它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1)结合材料,分析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2)请你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2-1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