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中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主体。请设计两条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清晰、语言简洁,每条字数不超过16个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道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国是文明对话的坚持者和受益者,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佛教东传、“伊儒会通”,以及近代以来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内涵。但人类社会也存在各种傲慢与偏见,一些人自认为自身的文明是最好的,热衷于“文明冲突”,否定并执意改造或取代其他文明,最终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当前,这种鼓吹“文明冲突”的人依然存在,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造成了破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推动不同文明对话的认识。

3 . 2018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时强调,中俄两国青少年是中俄友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要努力参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习近平以其深厚的国学积淀,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和”文化之精髓,倡导世界不同文化的包容互鉴,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习近平运用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和合”智慧,引领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倡导世界不同文化的包容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19-1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5 .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所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 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 “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 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2019-12-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宜丰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3月27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在这一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对文明的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五年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行动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

材料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以格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 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 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 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 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 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 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阐述为什么要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2019-12-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为文化产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更为密切,为各种优秀文化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因此我国更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领下,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寻找新的机遇。随着“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教育在发展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让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我国就应该培养具有长远眼光以及世界眼光的外交人才、网络人才等新型人才,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各种优秀文化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合理性。
2019-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衔接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殷商时期。甲骨文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2019年教育部拟在各大高校开设书法教育课,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有人提出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的合理性。
(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做得更好?在“博物馆与美好生活”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博物馆收藏,展示不能局限于本国家和民族,而应该有世界的眼光,让观众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世界不同的多元文明。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


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葛剑雄教授观点的合理性。

10 . 材料一:国庆档的票房冠军《我和我的祖国》,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的7个经典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影片紧扣时代脉搏,保留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价值观,但又没有过去一些主旋律影片的模式化和标签化。影片采用了好莱坞常用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技术,但又没有一味地模仿美国大片,而是越来越自信地讲出“中国故事”。

材料二: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电影将进一步扩大心襟,提升内容品质和水准,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人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既要散发‘中国气质’,又要寻找一些中外艺术文化的共通点引发共鸣。”也有人认为:“只有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才能让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阐释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的原因。
(2)论证材料二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