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2 道试题
1 .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艺术的走向时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都值得发扬光大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10-11高三·河南·阶段练习
2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源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8-20更新 | 265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宁波金兰合作组织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3 .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的伟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人文基础,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

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位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媒体不断制造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模式输出论、经济帝国主义论、朝贡体系复活论等带有偏见性的论调,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2021-08-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批准将中国中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该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第二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暨2017国际出版论坛孔学堂国学分论坛”上透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版权“走出去”,规模和质量逐年提升。初步统计,5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已有12所高校和13所中小学在29个国家举办了孔子学院46所、孔子课堂62个,遍布世界5大洲。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先后在海外建立了9所孔子学院,其中包含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打造了中外高校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镇,积极有效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1)运用文化遗产的知识,简要回答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
(2)你赞同“中华民族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021-08-1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5 .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解甚至有意的曲解。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不同民族文化的渐趋融合
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1-08-07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但也不应该要大的,应该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21-07-31更新 | 208次组卷 | 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7 . 芭蕾之于中国是舶来品。中央芭蕾舞团不断吸纳各种流派的芭蕾特色,并从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元素。注入芭蕾这一外来艺术中,形成中国芭蕾自己的特色。《红色娘子军》《过年》《鹤魂》等优秀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②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统一必须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④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扬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8更新 | 118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8 . 近年,我国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中国艺术演绎西方经典,通过民族特色、民族气质与国际市场审美的有机融合,提升国外观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如上海京剧院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成京剧《王子复仇记》,从编剧、导演到表演形式,都进行了“中国化”和“戏曲化”的处理,受到西方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的生命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文化“走出去”应在民族文化的特性与世界文化的共性中寻找创新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荫余堂”是一座中国清代徽派建筑,1997年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落间。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     
①中国文化得到美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1更新 | 235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