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2024年春耕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把议题再次聚焦粮食安全,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材料一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臧布局】

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第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如今已超预期完成目标。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本次《方案》统筹“稳”与“进”,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

材料二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农情作出的精准研判,是着眼粮食安全大计作出的战略决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守住耕地红线硬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全国各地更是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材料三   【多措并举提供保障和支持】

《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既部署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绿色生产、农业防灾减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也部署了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信贷投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系列保障举措。9项重大工程未来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实现工程的扎实推进。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玉米、大豆的亩产与美国和巴西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1.6%和11.4%,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粮食增产瓶颈,才能更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谈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如何走好增量之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解读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为何能够助推全国各地牢牢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剖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状态的破局之法。
(4)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离不开农耕文明的连续性。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中国不忘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不不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日益成熟,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设计时尚.某公司发布的可定制豪华版国产轿车,其设计融合了故宫所蕴含的中式美学元素,红光闪耀的旗标从车头一直延续到内饰,其设计灵感源自以故宫为代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轿车前格栅造型借鉴故宫屋檐的斗拱结构,进行了抽象设计和创造性运用,在雄浑端庄、威严高贵的中国气度中展现出深邃幽远、精致巧妙的美学意涵。玄与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颜色,金色腰线配合上车身的玄色,渲染形成玄黄,寓意天地的和谐与吉襌;金色腰线配合下车身的赤色形成赤黄,体现出奔向灿烂明天的美好祝福。

此款轿车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官方指导价为30.98—86.00万元,2023年销售额完成公司预计。针对该轿车的设计,同学甲认为其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该款轿车的设计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轿车的设计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024-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政治试题
3 .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等。材料表明(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几千年前,古蜀先民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造型奇异、工艺复杂的青铜器件,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重新面世。今时今日,“三星堆游客服务”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数字博物馆推动古老的文化“活起来”“热起来”,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参观体验。这启示我们(     
①借助数字科技与青铜器件的人为联系,延展文物价值内涵
②数字博物馆推动古老文化传承与利用,提升美育的可及性
③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文化载体,对古老文化进行革故鼎新
④文化传承应坚持人民中心思想,找准博物馆进阶时代韵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下,越来越多美术馆立足本馆定位,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以新颖的叙事策划展览,并在展览中加入作品导赏,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向展览、向公共教育的转化。比如北京画院美术馆“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展览的亲子观展手册,富有创意地将齐白石作品与西方艺术经典进行对比阐释,带领观众了解中西艺术异同。上述做法(     
①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人民审美素养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通过内容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作为“八大名绣”之一的鲁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文登鲁绣因其“中西合璧”的特点在鲁绣中独树一帜。1894年,一种被称为“爱尔兰花边”的西方抽纱工艺在胶东地区流传,后经鲁绣艺人的演绎创造出了“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工艺技法,文登鲁绣以此蜚声中外。文登鲁绣独树一帜印证了(     
①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因时而变更能适应时代需要
②越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文化交流、交融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和创新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完美演绎900多年前宋朝古画千里江山图,将中国传统的制画工艺、构成画作的细节元素,以及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默默付出、无名无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劳作,全部细腻而精细地展现出来。虽是今人视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深受观众好评。从中我们可以悟出(     
①文艺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②文艺要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应以是否真实还原社会现实为审美标准
④形式服务于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决于表现形式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传统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广泛记录于古代典籍之中,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国语》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强调森严的等级制度;“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强调和的思想;《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强调天下大同的思想;《淮南子·氾论训》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强调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是利民;《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万物要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天人三策》有言:“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强调君权神授。

有人认为,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包袱。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辨析“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包袱”这一观点。
2021-11-17更新 | 39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届高三四模政治试题
9 . 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
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
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
2021-09-06更新 | 5615次组卷 | 3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家风、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子家训》作为众多家训文化的家教经典,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培育。《朱子家训》在睦亲齐家、重德修身、待人处世等方面所蕴含的传统美德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仍然作为经典在许多家庭中传颂,甚至被食堂酒店所引用。这表明(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②深入挖掘家庭伦理美德中的资源,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基于家风的家庭建设都不可或缺
④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道德准则,能够指引家族蓬勃兴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