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22日我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发布。微短剧共六集,分别为《补天》《逐日》《奔月》《填海》《治水》《尝百草》,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女娲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得以传承;神农尝百草,心怀苍生的大爱,延续在“当代神农”对中医草药孜孜不倦的研究之中……《中国神话》微短剧(     
①坚持以我为主,是探索中华文明与科技交融的生动实践
②既克服又保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③弘扬了主旋律,展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跨时空和鸣
④推陈出新,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活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 .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舞蹈《瓷影》以青白瓷为出发点,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旋转”是舞段的点睛动作,是以制瓷拉坯为动作灵感来源。舞者在转盘上旋转,模拟瓷器成型的动态。演出服装在色彩上着墨,提取“青”“白”这两种传统“正色”,展现出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瓷影》的成功在于(     
A.以新的艺术形式投射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
B.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传统文化渲染底色
C.让中国元素在更深的立意上实现国际表达
D.立足我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3 .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等。材料表明(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的舞美设计提取了铜鼓、绣球、花山岩画等广西特色元素,运用LED屏、网幕、激光投影、裸眼3D、AR技术等打造立体展示空间,文化符号与现场表演有机融合,得到了多方点赞。开幕式的舞美设计得到多方点赞的原因是(       

A.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认同各民族文化
B.推进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
C.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D.创新文化表达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我国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吉祥物“数小智”。吉祥物采用人物形象+数字特征的方式,展现了数字经济与各行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具备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龙的形象与科技风格相结合,代表着正在腾飞的中国数字经济新形象。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锋中而逐步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旺盛的生命力,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文化创新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做到批判地予以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3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运动第三次登上亚运舞台。赛龙舟从战国流传至今,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东京,龙舟首次被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少地方通过赛龙舟活动宣传龙舟文化,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参与到龙舟文化中,培养年轻人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传承团结勇敢、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

龙舟运动也已走出东亚及东南亚,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接受和喜爱,拥有了更广泛的参与人群。国际龙舟联合会于1991年在中国香港创立,目前已有90个左右的会员协会,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国际体育组织。这与龙舟运动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同舟共济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也是因为传统龙舟运动与现代元素积极结合,与当地文化元素结合,在保留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龙舟已经成为一种具象的文化纽带。未来,龙舟的国际舞台必将越划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以“将千年龙舟划向世界”为主题,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7 . 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国家版本馆的建设(     
①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②各具特色,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有利于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④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          
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          
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11更新 | 7658次组卷 | 34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4(江苏专用)
9 . 近年来,借助AIVR等新技术,文博展览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原本“高冷”的文物变得有活力、有温度。比如考虑到观众不能敲真正的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就探索开发了数字化编钟,观众打开手机小程序就能演奏,大大增强了体验感,让大家直观地领略先秦时期恢宏的礼乐文明。推进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旨在(       
A.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B.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需要
C.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10 . 人们通过文物对话历史,已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这启示我们,让观众从“对话历史”到“走进历史”,需要(     
A.不断探寻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B.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C.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D.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
2023-06-05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