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二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11月17日在京召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的根本体现;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要着重把握如何阐发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共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调动地方和专家等各界群众力量参与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局负责同志介绍了本省区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路和举措,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局汇报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1)结合材料一,说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弘扬黄河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医针灸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和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医针灸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国针灸已成为“世界针灸”。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针灸文化,积极推动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走出去”,从而带动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更好地光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1)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
(2)运用“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戏曲艺术纷纷走进江苏的校园。“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像剧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梆子戏的高亢明亮。戏曲以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内容,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长期以来,对待传统戏曲的态度一直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大多数传统戏曲是写意的、唯美的,是文化精粹,应保持“原汁原味”。第二种观点认为,因传统戏曲观众老化且锐减,应紧跟时代,实现“脱胎换骨”。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及博大精深。无论是回归本体,还是戏曲创新都推动了高雅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1)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有不同的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综合分析上述观点。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说一说如何实现“传统戏曲回归本体与时代创新的统一”?
2020-02-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省围绕“乡村振兴”“农耕文化”“农产品十美食”三大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山西特色的主题活动。关于“农耕文化”,某班组织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两种看法。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进入新时代,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


(l)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评析甲、乙两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绵延历史最悠久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2019年12月15日,“大盛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展览通过高科技手段将两座敦煌石窟“搬”到北京。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们将厚重的数字敦煌资源深度挖掘,结合新的创作展示理念,创作出传承古老文化、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作品,为大众奉上一场亦真亦幻的敦煌莫高窟艺术视觉盛宴。

此次展览是敦煌石窟数字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呈现,50余件展品包括敦煌石窟原大洞窟复制、高保真壁画精品、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分层壁画、展示等板块,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技术是展览的一大亮点,展览首次通过这种方式等比例展出长达5米的莫高窟第158窟涅槃佛像,以精准的三维数据和高度的艺术手段,还原再现了敦煌彩塑的精美神韵。现场还有全息舞蹈、敦煌石窟复制乐器、敦煌服饰、研学体验等互动活动,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宜的“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方式,带给观众一场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体验,好评如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0-02-0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2018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直击人心,感染了无数人。《苔》诗的选取,“活出自我”立意的挖掘,经典传唱人的寻找,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祝听元素的运用,体现着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
2020-0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学考科)

7 .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把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持家、立德、修身等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风格呈现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还有和人民群众的交谈,都体现出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他的话既有理论蕴藉,又有现实针对;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善用民间语汇,深入浅出,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了,让人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2)总有一句经典古诗文让你永存心底,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请写出这句经典古诗文,并指出它给你的教育意义。
2020-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按照省文物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展览、开展党日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文博知识竞赛、社教研学、“四进”活动等多种形式,策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适合生产性保护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中医药炮制和饮食文化类非遗项目日益活跃在大众视野,它们以丰富多彩的门类、风格、形式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次联展中,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一向相世代传承的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们驻足欣赏,同时,人们现场参与、亲自体验,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并利用VR等新技术重新审视非遗,进一步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所产生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它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 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微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20-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材料一:春节经过几十年时发展变化,在今天仍就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喜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近年来,手机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一些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给春节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话;一些人过于追求红包的“厚度”,忽视了红包的感情“温度”。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材料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浓郁的春节中国风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关注。走出国门,在很多国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春节氛围,海外“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方式越来越丰富,很多外国人越来越接受春节文化。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表现出的对家、对亲情的推崇,也是世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虽然不同国家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彼此尊重和包容才是常态。


(1)你赞同手机红包这种新的拜年方式吗?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动春节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世界。
2020-01-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