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 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扑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 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
⑴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⑵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⑶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3 . 春节是一个“家”的节日。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拜年、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羊年春节,手机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一些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给春节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话,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一些人过于追求红包的“厚度”,忽视了红包的感情“温度”,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其实,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角,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手机红包这一现象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开园迎接中外游客。各种中西融合,在原汁原味的迪士尼故事中加入了中国表情,处处可见中国元素。正如其总裁所说,,我们不仅是在中国建迪士尼乐园,而且是建设中国的迪士尼乐园。”
国内文化产业经营者和学者认为,迪士尼核心的优势是“具备讲故事的能力”。迪士尼的电影故事有着极大的“魔法力”,融入游乐设施中,创造出适合家庭的娱乐体验,重温故事的情节,重享故事的欢乐。“那里天天像过节,孩子们很快乐”。而国内一些主题乐园有游乐无主题,有感官刺激无情感沟通,自然不会吸引游客。
相对于国内主题公园单一的“门票经济”,而迪士尼是全产业链经营。迪士尼乐园的门票收入刚够平衡运营成本,真正赚钱的地方是酒店、服饰以及饮料等衍生品,能占据收入的半壁江山。
(1)上海迪士尼在家门口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课。结合材料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能从上海迪士尼乐园中获得哪些有益借鉴。
(2)结合材料和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上海迪士尼乐园获得成功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政治试卷
5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 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2)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016-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上饶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卷
6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T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但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发展的困境。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已经走出了三大步。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并陆续将成规模但污染较大的企业迁出市中心区,以改善城市环境,造福家乡人民;第二,通过对迁建企业的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借机完成了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在异地逐步建成更先进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企业。第三,针对境内有几个堪称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传统工业企业的优势,保留并改造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的老厂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几个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材料二 在T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丈脉的一部分,它们往往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结合材料一,说明T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步走”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的。
(2)你赞成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明理由。
(3)请为T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两点建议。
2016-11-26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

7 . 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8 .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生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时事社团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
表1: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

表2: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1)请你根据表l、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APEC新亮点】
北京APFC会议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剪裁、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
(2)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发展新动力】

【法治新思维】

(3)结合以上信息,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2016-11-26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二模交流卷六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3)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政治试卷
13-14高二·安徽宿州·期中
10 .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
2016-11-2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吉安市白鹭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