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公元8世纪,陆羽写就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茶叶知识及实践的专著。几千年来,中国已形成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

“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除了通过家族、师徒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以外,还与正规教育相融合。例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径山茶宴自唐代天宝元年起,历经不断的师徒传承已传至第121代;目前,中国已有120多所中职和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

中国人在泡茶、品茶、论茶中体悟自然、感悟人生,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彰显了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实践,演绎出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营造了茶馆等关联性文化空间,并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将茶文化推向世界。

2022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来自各国的46个文化遗产项目中脱颖而出,通过严格的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认识。
(2)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只是起点,更多精彩的“中国茶”故事值得世界期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增强传承活力,讲好“中国茶”的故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用“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建立新时代民族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对人格的陶冶和塑造,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涉及生活各个层面,事关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目的在于激发人们领略生活之美、时代之美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心田,引领人们更好地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根据新时代美育特点,学校新媒体运营管理者在做具体工作时,可借助当前大众传媒技术对知觉、视觉、听觉的调动能力,坚持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将“文”、“美”通过有趣的方式表达。新媒体助力美育活动,开展化人、育人宣传,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谈谈如何做好美育工作、培育中华美育精神。
3 . 京剧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南京、苏州等城市纷纷开展了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活动试点。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活动试点,其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传统文化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2年4月23~25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举办了新时代主题阅读推广、青少年阅读、乡村阅读推进、“阅读+”等分论坛,以及“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启动、全民阅读诵读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之所以重视阅读,是因为(     
①阅读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②阅读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③阅读是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④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2更新 | 7514次组卷 | 46卷引用:新疆巴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一号乘组航天员采取天地对话方式授课,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此举旨在(     
①利用大众传媒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②通过另类演绎太空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③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普及空间科学知识
④创新传播方式激发人们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6更新 | 1472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展示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让学生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和科技的神奇。由此可见(     
①高新科技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
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科技手段运用的广度
③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④通过现代技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传递文化信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讲究在毫厘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许多微刻流派通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开设展览等方式让人了解。可这门精细的传统技艺,因为时间成本高、题材陈旧、传人难继等问题已经濒临失传,日渐趋向“小众”。将微刻技艺发扬光大,应该(     
①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寻找和培养微刻技艺接班人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为微刻注入时代精神
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作用,增强微刻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了中华经典诗词,让人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不仅唤起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引发了一轮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节目播出后,在网易云课堂上,有关古诗词教育类的课程,点击率迅速上升,其中《文青速成——读诗赏句学修辞》已经有2万多人选课。对于这股热潮,专家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要善于甄别,其中不乏糟粕。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文化益智类的节目形式最早是引自美国ABC第三频道的《幸运转盘》,引进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创新。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创意,借鉴了古人的“行酒令”游戏,惊险刺激:百人朗诵名诗佳作,在声光舞美的配合下,别有韵味。节目偶教于乐,以文化传播为己任,堪称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但也有人认为节目不应只是对诗词的背诵,而也应有诗词的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诗词文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国古诗词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电视工作者应怎样创作“广受观众好评和人民认可”的优秀作品。
2022-04-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作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综合频道播出后,受到观众大力追捧,火遍全网,收获海量舆论关注,边学党史边追剧成为全新的看剧方式。人民日报先后刊发题为“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觉醒年代》:致敬新文化先驱”等评论文章,光明日报称《觉醒年代》是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需要(     
①借助大众传媒,促进革命文化惊艳转身
②发挥教育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③创作文化精品,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容
④依托现代科技,推动各国认同红色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