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近年来,圆明园、莫高窟、兵马俑等知名景区,陆续推出复刻景区标志元素的文创雪糕。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为配合展览也开售文创雪糕,这使文创雪糕所承载的悠久文化不仅能入眼入耳,还能由嘴入心,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生。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展示古老的优秀民族文化离不开现代传播手段
③进行文化创新是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④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03更新 | 122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新高考政治测评卷(猜题卷五)
2 . 从“中国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到故宫文创借着国宝色口红大红大紫;从结合京剧“生旦净丑”元素打造的晨光文具,到六神联合RIO推出的花露水鸡尾酒;包括沙县小吃“入遗”、三星堆盲盒出新……吃“国潮”、穿“国潮”、用“国潮”已成为当代人特别是新青年发自内心认可的时尚追求。这说明(   
①创新是激活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传承
③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④青年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0-11更新 | 211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中国古语中蕴含着许多文化生活道理。下列与蕴含的文化生活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若一家”——中华民族具有的伟大团结精神
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善花仕女图》《就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汴绣,中国传统利纷工艺之一,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汴绣源于北宋都城汴京,当时皇宫设有文绣院,专为立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2008年,汴绣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的非遗传人为了传承汴绣技艺,做足了功课:走访汴绣非遗传承人,整理传统针法;搜集老绣片,重绣中国古代名画……

传统绣品与现代生活不接轨,非遗传人让汴绣“跨界”,触入现代生活。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为鉴,十指春风下,传统汴绣在羊绒围巾、手拿包乃至小音响等现代生活用品上,流淌出千年汴京的柳暗花明;刻画动漫人物“绣儿”,传统汴绣被赋予现代气息;把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古代名画中的传统色彩和图案提炼处理,绣在室内挂画、沙发背景墙等现代家装上,装饰风格别具一格;把汴绣与书画相结合,以汴绣针法临攀中国名画佳作。如今,汴绣企业已经走出国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汴绣作品精品迭出。


(1)“文化遗产应该保持其原貌,不应创新。”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汴绣非遗传人做法的合理性。
(3)请为宣传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三条建议。
2019-09-1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讴歌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电视刷《最美的青春》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交口赞誉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专家评价说,该剧为主旋律题材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与启发,堪称现实主义题材剧的里程碑之作。首先,它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文本。它把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以影像的形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其次,作为一部年代剧,《最美的青春》摄制组深入塞罕坝,体验林场职工生活,真实地还原了纯真年代。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成立了机械化林场,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剧作呈现的年代感非常准确,有鲜明的纪实性特色。它教给我们如何在荧屏上记载民族精神,在纪实风格中培育美学眼光,以美学建构去丰富主旋律剧的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获得观众的交口赞誉和业界专家高度评价的原因。
7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顽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节目此前就因集齐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起广泛关注,开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以往人们了解文物,大多通过参观博物馆,能获取到的信息很有限。
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呢?总导演于蕾和她的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历时两年,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反复推敲、打磨,终于形成了如今的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首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从国宝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从守护文物的人和他们与文物的故事,到传承千年文脉的民族大义,节目组对人文关怀的挖掘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在舞台设计上,节目组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融合纱盒投影、透视冰屏柱、巨型环幕于一体,呈现出精致逼真、流畅自然的效果。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点评说:“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国宝为载体,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物保护?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宝藏》节目组的成功对于文化创新的启示。
(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安小雁塔博物院时强调,“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如何让文物“说话”?请你提两条建议。
9 . 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创新,一直存在“回归本体”(技艺、剧目、演出样式、艺术流派)与“精神传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博弈与争论。有学者认为:中国戏曲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流变和发展,宋元杂居之后昆曲的兴盛,昆曲之后地方戏的兴起,随后京剧的诞生,无不贯穿着适者生存、革故鼎新、变革发展这条主线,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主线。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超越前人的艺术巨匠。因此,精神的传承比技艺的传承更重要。
结合材料,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传承传统戏曲精神的传承比技艺的传承更重要?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时,政策层面的肯定声音似乎预示着“智能+”时代的濒临。最近,李彦宏和李开复因为争夺人工智能的话语权登上了热搜,前者鼓吹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后者更是使尽体内的洪荒之力称,我不是李开复,我是人工智能。
我国将以提升国家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突破若干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智能硬件供给能力,到2018年基本建立起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材料二   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已为人类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和将来的很多本来是由人承担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来担任,因此,人工智能也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善人类语言和文化生活、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革等等。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有关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广泛应用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工智能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以“走向智能”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考生所拟标语只要符合“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