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S市某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议事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开展代表评议社区民生实事项目活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务实灵活地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创新楼宇治理模式,做实“楼委会”等自治平台,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平台,打造出一批听民意、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道路上成功探索的实践总结,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


(1)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重大的时代价值。
(3)某社区就“如何治理社区饲养宠物扰民问题”举行民主恳谈会,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以及体育盛会,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用数字图像复活《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动画,让《清明上河图》大放异彩:用声、光、电、水幕等技术制作的“时空之旅”杂技剧,让传统杂技耳目—新;《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充分利用光影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中国风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用现代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唤醒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创意的同时,也提高着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科技冬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一批批具有科技创新特色的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举办,让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冬奥会的每一个细节,使北京冬奥会成为被科技创新成果装备起来的奥运盛会.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零碳制冰、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通过270度沉浸式大屏,以“水墨绘中国”、“典籍阅中国”、“京剧韵中国”和“华服展中国”等多个主题,全景展示十余部经典视觉作品……北京冬奥会上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通过科技向人们展现出了更好的奥运视角、更真实的奥运精神,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外媒感叹,“北京科技冬奥就像是一部科幻电影!”

材料二   2021年,中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科技创新之树的长青,离不开持续培育创新土壤,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推动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字数200字左右。
2022-03-28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这是因为(  )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推动文化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文明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③文化推陈出新决定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5-29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选择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证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三条活动建议。
2019-05-15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梳理全球古镇古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历程,总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也因此呈现3种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

阶段

典型代表

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文化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

以周庄、同里、角直、西塘、乌镇(东栅)、南浔等为代表

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而非文化的可消费性;以其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引物,向游客展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

第二阶段: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模式

以乌镇西栅、丽江大研古镇、四川洛带古镇等为代表

将文化与商业主动结合,引入休闲商业属性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结合古镇古村环境来营销独特的文化休闲消费氛围

第三阶段:生活体验型旅游发展模式

以安徽碧山村、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为代表

选择性引入外来文化、艺术等,增加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在不破坏传统的前提下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消费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总结3种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吸引游客的手段上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古镇古村注重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2019-03-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5.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7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顽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节目此前就因集齐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起广泛关注,开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以往人们了解文物,大多通过参观博物馆,能获取到的信息很有限。
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呢?总导演于蕾和她的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历时两年,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反复推敲、打磨,终于形成了如今的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首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从国宝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从守护文物的人和他们与文物的故事,到传承千年文脉的民族大义,节目组对人文关怀的挖掘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在舞台设计上,节目组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融合纱盒投影、透视冰屏柱、巨型环幕于一体,呈现出精致逼真、流畅自然的效果。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点评说:“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国宝为载体,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物保护?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宝藏》节目组的成功对于文化创新的启示。
(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安小雁塔博物院时强调,“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如何让文物“说话”?请你提两条建议。
9 . 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自1961年首版诞生以来,《十万个为什么》就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关于恐龙灭绝问题,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