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1-09-28更新 | 2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2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而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相关产业的生产中来,这样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2-26更新 | 256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化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扎根于人民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闽西,是一块英雄浴血、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这里燃烧着不灭的红色火种,矗立着座座信仰的丰碑。红色,是每个闽西儿女的“底色”,也是闽西这块红土地的“魂”。

学党史,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闽西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教育基地,承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的培训;发掘社区、农村、企业中的文化能人和热心人士,组成红色故事业余宣讲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年轻人喜欢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红色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打磨红色文艺精品,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加大对革命旧址、遗址维修保护的同时、整合红色、绿色生态资源,形成若干条红色十生态旅游路线,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如今,既传承红色精神又保护绿水青山的闽西,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建设文化,把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加快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勇于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谱写了闽西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壮丽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闽西是如何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以传承红色基因。
2022-05-2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政治试题(二)

5 . 2020年9月29日,“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对话论坛在京开讲。论坛围绕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推广、海外影响力、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并以国家一级作家雪漠及其作品的海外翻译与出版为例,进行了深度解读。

与中国本土当代文学所表现出的百花齐放景观相比,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比较寂寥。怎么将我们的好作品传播到海外,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接受?首先是作家的创作质量,因为这是一切优质作品海外传播的起点和根本所在。其次是翻译环节,翻译的对象是语言,而语言却是以文化为根基的。正确处理好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尊重差异,才能让海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体会中国文学。雪漠的作品立足中国西部乡土,书写了西部的历史、当下和西部文化,塑造了农民、猎人、骆驼客、民间武人等西部乡土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文学成就和中国文化特质,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成功范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在海外传播?
2021-01-19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六校联盟”联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间美术是人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千百年来,年画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用、雕刻彩塑等民间美术存续在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礼节礼仅、节日风俗的各个方面,是劳动者的艺术创造,也是民族的艺术之源。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将艺术创作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不断从基层,大众和民间汲取养料,深入学习和研究木版年画、剪纸,彩塑、木刻等艺术形式,力求形成主题性创作的“民族化”和“大众化”风格特征。改革开放后,民间美术正式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民间美术调查、保护与展览等工作进一步展开,民间美术出版物大量涌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全面启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间美术进一步回归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表征。

在70年的社会发展中,民间美术在更新迭变中积蓄了新的生命力,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滋养民族精神,支持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有人认为,只要从大众和民间汲取养料,民间美术就能积蓄新的生命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1-02-23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近6亿元,其用写实与科技的拍摄方式把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很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体现了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共鸣,倍受震撼。这表明
①电影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票房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选择才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④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     
①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文化工作者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服务                  
④文化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干世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
④文化创新只需注重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