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天问》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一篇长诗,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诗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奋勇前行
④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今天,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半条被子”等红色经典故事(       
①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表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是坚守人民情怀,助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优秀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不仅具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亦具有生产性和产业性,即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人的手工创造来体现,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其传统工艺流程、关键技艺等才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弘扬。这表明优秀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       
①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②可以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经济和文化价值
③所蕴含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       ④具有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反映了(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伟大的中国精神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基于价值判断的价值选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作为人民楷模的劳模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诞生于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因为它(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可以突破历史条件制约从而主导社会进步
③具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重要精神价值
④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
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国家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武汉拨付大量抗疫资金,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21更新 | 39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70多年不懈奋斗,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火柴、煤油都要进口,到成为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从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到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历史深刻证明,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路。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民族精神彰显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天问出自《楚辞》,作品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和发问,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以天问作为行星探测工程名称(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优越感,巩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中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2更新 | 6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A)
10 . 春节前,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弘扬王杰精神。习近平指出,王杰“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是因为(       
①“两不怕”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民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③王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