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以黄河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黄河文化以其主体性与核心性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化主轴与精神支柱。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

黄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历久弥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黄河文化得到继承、丰富与发展,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材料二   中华民族既深得黄河哺育泽润之利,又饱受黄河洪水泛滥之苦。中华民族为治理黄河水旱灾害进行了艰苦的实践探索,曾以疏通围堵之方法,企图消除黄河水患。但由于黄河复杂难治,黄河治理又受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制度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最初的下游防洪走向全流域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工程。通过建立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及大型水利工程、堤防工程、河势控导工程等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并对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创新与完善流域水管理机制,推进大江大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世界大河保护与治理树立了典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守护好黄河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特点的知识阐释黄河的治理过程。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保护和治理人人有责。某学校将举行主题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演讲比赛,请你参加并拟定演讲提纲的两个要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两岸同胞的血脉。自古以来,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凝聚两岸同胞,促进和平统一的力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元素的认识。
2021-12-03更新 | 582次组卷 | 40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政治大题易丢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一   此次落火的探测器“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而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就是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首辆火星车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命名,都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让高大上的“探火”工程变得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材料二   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传承老一辈的航天精神,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止于至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注定勇往直前。


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命名到完成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如果有了人在太空活动,就可使航天技术知虎添翼,充分发挥人的智慧与技能,解决无人在太空活动的航天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人有独特的能力,如应急的判断力、创造力和主动的维修及调控功能。人有知觉和感觉,如视、听、触和运动感觉、有冷、热、嗅觉和平衡感等。人对信息处理和观察外界变化非常主动,还有认识能力,以及联想、总结、分析和综合记忆力等,其中有些是“电脑”不能代替的。人的控制和运动能力是载人航天中主要活动之一,包括力量的产生和运用、运动速度的控制、自发力控制和连续调整控制等,这些都对空间的操作活动有决定意义。即使一切都是自动化、智能化,也离不开人的介入,如虎添冀的道理就在于此!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关知识,分析人在航天飞行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知识,说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蕴含的文化力量。
(3)某班决定开展学习载人航天精神主体团日活动,请你写出两个主题团日活动标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玉器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已形成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两大玉器中心。在漫长璀璨的中华古文明中,玉为佩,为饰,为祭器,为兵器,为礼器……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种类和变化多端的造型,经历了从单纯的物品型到皇家器物型、从驱魔避邪到工艺美术品的变迁。但是,不管是皇家器物还是平民饰物,不管是驻颜美容还是祛病去邪,玉的最高价值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以玉修身、以玉养性、以玉明心、以玉载德、以玉和谐,玉与中华美德互为表里、水乳交融,人们总能从玉石身上寻找精神、补充营养,升华品行。

材料二   今天,玉已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品而为人们所喜爱、佩戴,而是成为艺术、道德与民族精神的象征。玉文化所承载的核心价值,不仅沉淀在历代玉器上,也发展在当代的玉雕作品中;不仅陈列在博物馆的厅堂里,也涌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植根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概括中国玉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在2021新年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深刻时代内涵,并号召全国人民发扬“三牛精神”,增强使命担当,争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继续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我国无数航天工作者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取得重大成就,如: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成功、“嫦娥五号”全球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等等。同时,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也涌现出了一批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和人民英雄。他们都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三牛”精神的典范。


(1)弘扬“三牛精神”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践行“三牛精神”?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者中任选其一作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所用观点应契合相应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5-23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在新时代要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銮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疫,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性决策的正确性。
(2)运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用。
2021-01-07更新 | 5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这一精神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也贯穿于北斗系统的研究历程中,还贯穿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

材料一 2020 年 7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在开通仪式上习近平充分肯定了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诠释,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 礴力量,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弘扬好。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弘扬好“北斗精神”。

材料二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 1994 年“北斗ー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服务中国与世界。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已实现新突破,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 7000 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已出口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全球已有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随着服务能力的增强,北斗系列正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逐梦北斗“星路”中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举国战“疫”之时,被视为最具个性的“90后”在国家需要他们时,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因为,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90后”在抗“疫”中所展现的担当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2020-11-12更新 | 7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之十四五规划专题》时政专练:热点10 弘扬北斗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