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族自治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族自治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公里,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

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1)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
(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请写出其中两种精神的名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杨利伟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回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他“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所幸时间很短。而返回时急剧减速,让他出舱时嘴角划破出血,杨利伟顾不得止血,迅速把舱内的一些操作完成,打开信号发射器,和指挥部取得了联系。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当时翟志刚出舱时曾连续三次打不开舱门,如果不能出舱,飞船就会飞离测控区,这样的话,中国航天的太空行走梦又要晚几年。翟志刚冒着牺牲危险,撬开舱门,果断出舱,他在太空手挥中国国旗,对着镜头向全世界说道:“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神舟一号飞行试验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神舟五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神舟六号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首次太空漫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神舟十四与神舟十五航天员乘组还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有6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中国航天冲破重重阻力,独立自主地走到今天,遨游苍穹,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1)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员很多都来自普通家庭,但他们的名字已经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事业遨游苍穹的原因。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航天精神,涵养进取品格”为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09更新 | 7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一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三名航天员组成。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人航天精神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为什么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为时代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通过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践行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让雷锋的美德情怀照亮我们的时代征程。

材料二   雷锋生活的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社会还比较落后,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他说:“我们靠什么战胜困难呢?主要的就是要把一切有利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用以克服不利的因素。有利因素发扬了,不利因素克服了,困难也就被战胜了。”他把艰苦奋斗作为人生的必修课,主动离开生活稳定,环境舒适的县委机关,参加根治沩水工程,住在湖混阴略的临时工棚,经常因工作忙,赶不上吃饭,就把冷饭用开水泡一泡将就着吃。他告别故土来到东北支援鞍钢建设,面对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他总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挑重担、抢着干,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充满着无限的力量。他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当拖拉机手,还是当推上机手,还是当汽车兵,都认真学习车辆构造和机械原理,努力掌握操作规程,勤学苦练业务技术,细心排查机械故障,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艰苦奋斗是雷锋人生的必修课”的理解。
2023-05-24更新 | 65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式跨越”。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再一次向世人生动诠释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伟力。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导航到月球探测,一代代航天人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用独特智慧和辛勤付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航天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投身我国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凭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苦干实干的进取意识,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解读一代代航天人跑出中国航天“加速度”的精神密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2019-01-30更新 | 44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政治(新课标卷2)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将脱贫攻坚精神概括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和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等。他们用青春甚至生命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激励了千百万战士风雨无阻、高歌前行。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必须结合新的任务特点,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扶贫干部的扶贫实践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运用文化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提升到新高度新水平,必将有力促进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六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设置第六条第三款,你是如何认识的。

9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经历的磨难可歌可泣,进行的奋斗世所罕见,创造的奇迹前所未有。习近平曾用“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来勉励广大共产党员要正心修身,只有信仰上坚定才能做到政治定力坚如磐石。透过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广大共产党人做到了胜“寸心”、胜“苍穹”。从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宏愿,到方志敏“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的誓言;从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情怀;从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剖白,到黄文秀"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在党的百年征程上形成的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璀璨夺目,构筑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熠熠生辉。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品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再赶考"的磅礴力量。


(1)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人民心中激荡起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说明。
(2)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谈谈你对“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理解。
2022-03-23更新 | 6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考3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遙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踏上问天之路,令人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艰辛的跋涉。不论是“嫦娥”揽月,还是“祝融”探火,不论是“羲和”逐日,还是如今的“问天”探苍穹,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向前,无不留下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这是航天事业发展带给所有追梦人的深刻启示。

“问天”之旅,靠的是航天精神“引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从“跟跑”变“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神舟”腾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这些航天事业非凡成就的取得,一方面离不开广大航天工作者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另一方面更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航天精神“坐标”指引。“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党旗下中国航天人锻造出的四个伟大精神纳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是航天事业发展带给所有追梦人的深刻启示。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知识说明“航天事业非凡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航天精神‘坐标’指引”的原因。
(3)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从“跟跑”变“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质量互变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9-07更新 | 5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