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从世界观角度看,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
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③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④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
(2)荀子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几种形态。
2024-01-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在哲学史上,哲学基本派别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       
①“万事皆备于我”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苟日新,日日新”与“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4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这两种对立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③与时俱进——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宋代的朱熹则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上述观点(       )
①是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的认识
②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③都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不依赖于主观精神
④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
④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A.②→①→③B.①→②→④C.③→④→②D.④→②→③
2023-11-2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7 . 《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从世界观角度看,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
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④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黑格尔认为:在万事万物产生以前,就存在一种独立的“宇宙精神”。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1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方红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下列说法与漫画党员干部思想最一致的是(     
       
①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
②理气一体,理在气先
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④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宰杀牲畜,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风唤雨。这种现象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