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2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凝结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长期观察获得的智慧,不仅指导古代劳动生产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立春:蕴含“阴阳转化、阴退阳升”,对于时空与阴阳关系的思考,彰显古人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玄妙智慧
②惊蛰:寓意“春雷始鸣,惊醒蛰虫”,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③谷雨:意为“暮春时节,雨生百谷”,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可见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④小满:隐含“小得盈满,不求太满”,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5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无答案)
2 . 冬至是北半球阴阳二气转换之日,从此阴气盛极转衰,阳气开始萌生,生命的活动将开始缓缓由衰转盛,由静转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冬至这天,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围炉团坐,或是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或是来上一碗软糯香甜的汤圆,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起数着日子盼春归。上述材料蕴含的道理有(     
①阴阳二气转化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
②各地冬至风俗习惯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④冬至文化的形成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社交小龙虾”是一个谐音梗,意思是指在社交时表现得又“聋”又“瞎”,看似高冷的人,所以被称作社交小龙虾(聋瞎)。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选择性当“小龙虾”,目的是刻意回避与人社交。下列观点与此现象蕴含管理一致的是(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气”和“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南宋思想家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而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却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本质的问题进行探讨
B.是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两者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D.二者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国时期哲学家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是独立存在的精神。下列观点与王弼观点归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 已有此理
③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④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东汉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下列选项与王充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原子与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下列观点中与这一观点在基本方向上一致并且属于古代的具有朴素和直观色彩的哲学观点是(     
①以遇为命,随遇而安——郭象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④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黑格尔认为:在万事万物产生以前,就存在一种独立的“宇宙精神”。“宇宙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先后产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竞理却只在这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社交小龙虾”是一个谐音梗,意思是指在社交时候表现得又“聋”又“瞎”,看似高冷的人,所以被称作社交小龙虾(聋瞎)。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可能是该人选择性“小龙虾”,目的是刻意回避与人社交。下列观点与此现象蕴含哲理不一致的是(     
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②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
③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④理生万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鲍氏之子》记载: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纳(rui)喷(can)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下列选项与鲍氏之子观点一致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023-10-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