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021·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19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自开启后,陆续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活动期间,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数千条,总关注量超过3.5亿。最终,“稳”“我和我的祖国”“难”“贸易摩擦”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这体现了(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2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考向试题(五)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作出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意识对事物属性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3-1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八)1
2021·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20年10月,多家外媒对中国的“国庆黄金周”进行了报道,在看到中国国内旅游业“热火朝天”的景象之后,言语中透露出“羡慕之情”,称看到了中国所展现出的“自信”。材料表明(     
A.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B.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C.意识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主观色彩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2021-03-18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五)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当经历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或面临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常常会孕育并诞生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描绘出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廊,成了一笔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0,岁在庚子,病毒肆虐,面对异常复杂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强化管理重点地区和人员流动,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最美逆行者”无惧艰险驰援武汉;建设者日夜奋战抢建方舱医院,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人民军队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资;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制定防控策略……全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强力发声,网上网下正能量强劲、主旋律高昂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及时、全面、客观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礼赞“抗疫精神”,有力回击了部分西方媒体对党领导人民书写抗疫故事的抹黑,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抗疫故事能不能取信于人,关键在于讲故事立场态度和故事内容。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说明怎样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赴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河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河北答卷。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阐明河北省为何能取得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
6 .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阐明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下列经典名言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国虽大,好战必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量腹而受,量身而衣——世界是物质的,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③知进退存亡,不失正也——运动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事物的规律
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海森教授团队历经12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国际上首款可同时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与浅地层剖面,集三种功能于一身的探海“神器”—多元海底特性多波束一体化声学探测装备。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决定技术攻关的反复性
②海底世界的客观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③客观性是海洋世界的根本属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8 . “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上/阴影却有深有浅。”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2020-11-17更新 | 12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深州长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速成一定遗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原理,说明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黑土地保护的作用。
(2)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运用《文化生活》中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3)请就如何让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提两条合理建议。
10 .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在这里,对“意”与“境”理解合理的是( )
A.具体的相关联的“境”是由诗人先天之“意”决定的
B.诗情表达的“意”是对客观存在的已有“境”的反映
C.表达诗人“意”的“境”是具体的、客观的、不变的
D.世界的“境”因关联着诗人的“意”而成为了世界本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