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7更新 | 8169次组卷 | 35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3(福建专用)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哲学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推动问题的正确、有效解决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6-21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一模政治变试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近代以来,植被遭受破坏,留下了生态欠账。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5%。

1996年至2001间,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多次到长汀调研,对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科学指导,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殷嘱托,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发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誓要彻底扭转水土流失的状况。长汀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沿着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传承苏区精神及红土地文化,继续在绿色长征中迈出坚定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十年磨一剑,深入探索生态富民的实现路径,发展林下经济、苗木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将一座座“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将贫困县变成幸福乡。长汀在实践中不断求索解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之问,成功实现了环境修复和生态富民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长汀是如何实现环境修复和生态富民双赢的?
4 . 2022年6月以来,江西、湖南多地遭遇了严重旱灾,给人民的社会生产、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旱灾发生后,广大人民自强不息与旱灾抗争的号角在各地吹响,正验证了“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说明(     
①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是“技”的物质基础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文化的内容决定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重“戏”而轻“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19更新 | 96次组卷 | 13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1年5月1日,正值“醉驾入刑”十周年。2011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设立了危险驾驶罪,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纳入刑法并设定刑罚。“醉驾入刑”十年来,“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醉驾、酒驾行为大幅度减少。这说明(     
①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促进的 ②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下面漫画讽刺了(     
A.没有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脱离客观实际的经验主义错误
C.没有把握好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
D.没有看到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2022-05-1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青年应大力弘扬英雄精神,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材料一   2021年秋年,《刘胡兰》《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社士》《一个粗瓷大碗》《全色的鱼钩》,这些20年前耳熟能详的人民英雄故事重新回到小学课本。这些故事激起了数代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课文《刘胡兰》描写了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面对凶线的敌人英勇不屈、顽强斗争,最后光荣牺牲的悲壮事迹。

材料二   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从“颜值即王道”到“追最闪亮的星”,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其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等词语成为关键标签。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使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共和国闪亮的星将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专业素养高,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出实际贡献;追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记录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叹服于袁老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星空浩瀚,引路者众。不知不觉间,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满怀期望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1)感悟刘胡兰的故事,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人民英雄故事重回小学课本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少年偶像观嬗变的依据。
(3)请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3-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阶段考政治试题
9 .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品读名言,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2021-12-01更新 | 215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善于在理念上古为今用、在实践中推陈出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者、伟大时代精神开拓者。

2021年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三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艰辛、勇于进取、担当实干、坚定信念、守土尽责、勤劳为民的精神写照,也是劳动群众坚守岗位、敬业奉献、团结拼搏、不惧辛苦的品质体现。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需发扬三牛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1)伟大的“三牛”精神激励我们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为此有人得出结论:“有了伟大的三牛精神,我们就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请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请你谈谈新时代新征程应如何弘扬“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3)“三牛精神”塑造了很多的劳动模范。请你以“赞三牛精神,讲劳模故事”为主题为劳模写一篇颁奖词。(要求: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1-10-2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政治试题(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中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