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动力气候模式是气候预测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气候预测的主要技术路线。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CSM2.0,能够预测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并对降水、气温等要素进行预测。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③意识具有客观必然性
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②建设者尊重客观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③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论述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激荡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史力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的合理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把它融人罔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出(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③正确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 .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D.选择性和创造性
7 . 中共中央主席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也带火了许多古诗词。下列习近平主席所引用的古诗词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①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树立正确的价值现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